网红经济的社会建构
作者 黄湘
发表于 2023年10月

《影响者产业: 社交媒体上对本真性的追求》

作者:[美] 艾米丽 ·亨德(Emily Hund)

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定价:29.95美元

本书分析了网红经济的崛起进程及关键特征,论述了将网红视为劳动者的必要性。

艾米丽 ·亨德是美国数字文化与社会研究学者

网红经济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近年来,不仅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通过与网红合作开展品牌营销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成为网红,通过制作并发布网络视频、直播、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吸引网民关注和互动,以打赏、商品推广、网店等方式变现盈利。

中国最早一批网红是20世纪末出现的网络写手群体,他们通过文字在网络上走红,通过网络付费阅读和出版书籍实现流量变现,被媒体称为“网红1.0”;2005年前后,出现了一批以“图片+文字”的方式通过炒作出名的网红,其特征是卖弄噱头和“审丑”,他们被媒体被称为“网红2.0”;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08年以后,以“视频+图片+文字+直播”形式在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自我展示的网红迅速涌现,号称“网红3.0”。如果说网红1.0和2.0主要是停留在人气、知名度和热点事件之上,变现方式匮乏而单一,网红3.0则是在移动支付技术成熟,社交平台和交易平台无缝对接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不仅拥有丰富多元的变现方式,而且具备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前景。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力挺网红经济。2016年是中国网红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先后投资了网红“papi酱”,虎牙直播以3年1亿元的天价签约游戏主播“Miss”。2019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渠道崛起,网红带货成为新的风口。2020年7月,人力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将“互联网营销师”确定为新职业,涵盖了带货网红及其周边的设计、公关、营销和服务岗位的从业者。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营销师”的人才需求缺口可达4000万人。从2020年到2022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电商进一步挤压和替代传统实体店销售渠道。网红经济的规模在2022年接近了中国GDP 1%的份额。

网红经济不僅在中国欣欣向荣,在全球也是方兴未艾。在英语中与“网红”对应的词汇是“影响者”(influencer),即那些通过在社交媒体应用上推广赞助、广告并根据观看量获得报酬的人,与“网红经济”对应的词汇是“影响者产业”。美国学者亨德(Emily Hund)的著作《影响者产业:社交媒体上对本真性的追求》分析了影响者产业亦即网红经济的崛起进程及其关键特征,揭示了这个产业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亨德指出,影响者产业的滥觞是1920年代与广告和公关同时兴起的“名人文化”。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便提到了印有网球手与社交界人士的杂志跨页,影星和狗仔队等是“名人文化”的要素。名人象征着抱负、成就与进取,堪称生活方式的导师。普通人应该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投入到他们的人生中,而他们反过来需要培养一个既理想化又易于接近的自我形象,供寻找忠诚对象的普通人膜拜。而后,随着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发展,很多人觉得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名人的生活方式。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