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 张玉荣
发表于 2023年10月

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新的实现形式和载体支撑,“百千万工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通过“百千万工程”牵引,广东省在百县的点上、千镇的线上、万村的面上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尽管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目前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的新征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已有优势,更要努力补齐发展短板。“百千万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在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难题上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以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强县:壮大县域经济

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从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伟对此表示,如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镇村,成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就必须啃下县域这块“硬骨头”。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的博罗县,正持续流露其县域风采。博罗县内的台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每天都保持7条生产线高产运转,整车下线后直接销往全国各地的电动车高达7000辆。

目标的擘画绝非只是口号。针对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一命题,广东各县纷纷交上了自己的答卷。湛江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奋力打造“粤海粮仓”,实现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的雏形目标。一艘名为“海威2号”的半潜桁架式智能渔业养殖平台下水后,首次投放大约100万尾鱼苗。该养殖平台拥有超过3万立方米的有效养殖水体,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深海养殖平台之一,年产值预计将达到7000万元。与此同时,惠州谋划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太平岭核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成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前7月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持续上扬;而揭阳则锚定绿色石化、海上风电产业两大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石油广东石化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上半年GDP增速全省第一。

广东的工业强县(市)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仅在电子、服装、机械等传统制造业领域有着深厚积累,也在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朱伟表示,要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转移承接载体,支持各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县域造血功能。

促镇:打造圩镇典范

镇域不仅扮演着连接县城与农村的关键角色,也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今年2月,广东召开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城镇建设动员部署会,提出一系列目标:建设一批美丽圩镇省级样板、发展壮大一批中心镇,支持区位优势好、发展势头好的中心镇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并引导一批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2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