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广东的对外经济已经不再限于简单的“引进来 走出去”,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今年政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要求,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更将“五外联动”作为分会场议题之一,为广东实现更大的开放唱响号角、鼓足信心。
近5年来,广东外贸规模从2017年的6.8万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8.3万亿元,年均增长4%,总量占全国1/5,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从1384亿元扩大至1819亿元,年均增长5.6%,占全国1/7;社消零迈上4万亿元台阶,从3.7万亿元扩大至4.5万亿元,年均增长4.2%,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广东的对外经济已经不仅限于简单的“引进来 走出去”,而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从原始的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更高台阶迈进。实行“五外联动”,通过五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合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有力支撑。
在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劲松表示,“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商务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锚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围绕支持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将竞标争先、比学赶超、攻坚克难,努力取得好的成績,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支持开拓全球化市场
推动外贸稳规模调结构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风雨为惧。阔别三年,万商云集的景象再度在千年商都广州上演。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盛大举行。记者了解到,创办60余载,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均创历史新高。第133届广交会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150万平方米,相当于210个足球场。线下参展企业约3.5万家,新参展企业超9000家。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第133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高效、安全、数字、绿色”的目标,为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广交会是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全球工商界高度关注。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其中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129,006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本届广交会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4月15日至5月4日,线上出口成交34.2亿美元。采购商表示,广交会为他们搭建了与全球企业交流的平台,是一个‘不去不行’的地方,他们总能在广交会上找到新产品和优质供应商,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徐兵说。
广交会的顺利举行、硕果累累正是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