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可以被“看见”吗
尽管疼痛不会每天发生,但疼痛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外伤、疾病、衰老都可能导致身体疼痛。虽然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疼痛,但大多数人很难把疼痛描述得具体而清楚。那么,疼痛能否像机体的其他一些疾病一样被“看见”呢?现在,最新的科学研究给出了答案。
疼痛是由全身各处的痛觉感受器激活的,这些痛觉感受器位于皮肤、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上。当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或者机体内部发生病变、炎症时,受损组织会释放一些致痛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化学递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会引发痛觉冲动,并迅速传导至脊髓;然后,通过脊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束上行至丘脑,并最终投射到大脑皮层,引起疼痛感觉。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与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目前,医生常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可以使用0—10之间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其中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在评估时,患者需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者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患者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根据这个量表,轻度疼痛(1—3)可以描述为类似用力鼓掌的感觉,中度疼痛(4—6)可以描述为类似刀切到手、软组织挫伤或扭伤的感觉,重度疼痛(7—10)可以描述为类似重度血管性头痛或三叉神经痛的感觉。
然而,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只能通过患者的描述来表达。为了提供更客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将疼痛可视化。疼痛可视化意味着将痛感转化为可观察的形式,从而使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量化疼痛感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3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