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哭泣
作者 么书仪
发表于 2023年10月

1994年母亲的逝去,开始让我们频繁地看到父亲的哭泣:在医院、在太平间、在火葬场、在青龙桥墓地,父亲每一次直面母亲离世的现实都会号啕大哭。在母亲去世的最初五年,每一年我们都要去“上坟”五次:清明、忌日、上元、寒衣、除夕,父亲率领我们到坟前给母亲焚香、烧纸。每一次看着父亲在母亲的坟前焚化一大包金纸锭(那是他一个一个叠起来的),看着父亲痛哭时擦不干的眼泪,看着父亲稀疏的白发在寒风中抖动……我们也都忍不住落泪,我们落泪经常更多的是因为看不了父亲的悲伤,而不只是对于母亲的追念。

小时候,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父母之间有过亲密的话语和举动。可是,家里无论多穷,兵马司胡同52号母亲的东屋里,桌子上都会有雪花膏和香粉、粉扑、口红,那是母亲的奢侈品;父亲还会给母亲买一毛五一个(当时,那是很高的价钱)的果子面包(面包里有核桃仁、葡萄干之类的果料)、烤馒头,那些都是母亲所爱……长大以后我渐渐地明白,那些也是父亲对于母亲独特的“爱的表达”。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对于一起生活了整整一个甲子的母亲的亲情,全部化成了长流的泪水。

然而,父亲仍然是“坚强”而“自立”的。母亲死后,他选择了自己过日子,他学会了熬豆粥、包饺子、炖肉、炖鱼……他对我们说:“我什么都行,不用你们管。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