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考生,每个人拿出1000元来,总计30多亿,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这是最近网络上很火的“山河大学”校名的由来。
“山河大学”是假的,但对学校的期望是真的。上述四个省份虽然被冠以“高考大省”的称呼,但所拥有的重点院校资源和人口规模却不与之相匹配,“985”大学也仅有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
“建一所大学吧”,像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途径。
在美国,真的有人做了这样的尝试。17年前,依据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录取通知》上映,一群没有收到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中生们,搭建了草台班子,试图“创办”一个新的大学。
南哈蒙理工学院
如果用当下的眼光来看,《录取通知》里新“建”的这所大学,称得上是一所“野鸡大学”。但这所没有挂牌的大学却很难让人讨厌起来。
最初,男主角巴特比没有想建一所大学,他只是想上好的大学。但是当美国的录取季来临,他收到了一封又一封的拒信,同学们都笑逐颜开过暑假,他迎来的是“七连拒”。
他参加父亲朋友的聚会,他们的儿子纷纷考上了耶鲁、普林斯顿,话头转到巴特比身上,一家人都表现出尴尬。最后父亲悻悻地承认,巴特比搞砸了,没有学校会录取他。
在最失意的时刻,他想到了办一所只有自己知道的大学的想法——复制著名大学的校徽,像模像样地开设银行户头,找朋友设立网站(从而也帮其伪造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并且找到了一家废弃的精神病院作为建校地点。
就这些,足以让送巴特比去上学的父母相信,他进入了正轨上,“是个大学生了”。
哈蒙学院在影片里被设置成一所众人皆知的常春藤,而男主角复制的正是类似哈蒙学院的南哈蒙理工学院。此外,他们还声称南哈蒙是哈蒙学院的“姐妹学校”,听起来一套套的,很是能增加新学校的知名度。
南哈蒙学院本来只是男主角糊弄父母的招数罢了,结果有一堆学生找到了学校网站,并且激活了录取功能,直接找上了门。
这里面有患注意力涣散症的杜兰普,他非常兴奋地注册入学,因为“只有这所学校收了我”,他总是穿着白色西装,皮肤也很白;还有“大块头”拉里,高高壮壮但看起来很社恐的男生,父母很开心地把儿子交给学校,“我们很高兴拉里能被收留,现在我们的麻烦没了”。
南哈蒙录取的,还有很多看起来装扮奇怪的学生,比如总是戴着墨镜、留着胡子、形似拳击手的学生;还有总想着用意念控制物体,最后通过意念将汽车炸掉的学生。
这么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失意者联盟”,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只是学习不好,南哈蒙聚集了各种不被主流大学认可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