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里德·戴蒙德也曾思考过:斑马为什么从来没有被人类驯化?
他惊讶地发现,不仅仅是斑马,整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没有任何大型食草哺乳动物被驯化。他不禁提出了问题三连: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马能被驯化,非洲的斑马却不行?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猪能被驯化,非洲三种野猪却不行?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五种野牛能被驯化,非洲野牛却不行?
注意,作者把撒哈拉沙漠以北也放在了广义上的欧亚大陆,它认为因为撒哈拉沙漠的阻隔,北非地区反而和欧亚大陆更相近。
人类总共驯化了14种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牛、绵羊、山羊、猪、马、阿拉伯单峰骆驼、中亚双峰骆驼、羊驼、驴、驯鹿、水牛、牦牛、爪哇野牛、印度野牛。
除了前面5种是世界性的,其他的都是地域性的,但却没有一种出现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方。
经过分析后,贾里德·戴蒙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凡是容易被驯化的动物,都已经被人类驯化了,剩下的都是不容易被驯化的。没被驯化的动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成本问题
食草动物的能量转化效率是10%左右。如果你要养出100斤的猪,至少需要喂食1000斤的猪食。原始社会没有饲料,猪食的来源主要是野草、蔬菜和粮食。这是直接竞争人类自身的口粮,即便是喂食野草,也得投出专门的劳动。但总的来说,对于生产力有着一定提高的原始人类,还是能够承受驯化食草动物的成本。
但如果是驯化食肉动物,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人类就必须投喂肉食。而这依靠人类打猎是不现实的,唯一可行的,就是把食草动物的肉投喂给肉食动物。由于能量转化的原因,喂二三十头猪的肉才能养大一只老虎。
对于原始社会来说,这样的饲养成本,是完全不能承受的。
不过,狗虽然看起来是肉食,但实际是杂食,食物链等级较低,尤其是在古典农业时代。
生长速度问题
驯化动物都是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的,那些直接驯化作为肉食的动物,需要的第一条件就是生长速度够快,所以需要生长十几年才能成年的大象、猿类自然就直接排除了。
至于想要拿大象作为交通工具?直接野外抓来调教就可以了,还不需要任何的养殖成本。
繁殖问题
繁殖,从来都是畜牧业的大事。
对于向往更快更强的人类来说,一直对驯化猎豹拥有极其强烈的欲望。如果猎豹被驯化,在看家护院以及守护部落方面会大大优于犬类。如果喂食成本低于其创造的猎物价值,那么则值得驯化。
古代的一些封建王朝,对驯化猎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