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的“受虐体质”
作者 子瑜
发表于 2023年10月

明朝有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官员(尤其是文官)有事没事就喜欢上奏,不是弹劾同僚,就是批评朝政,甚至直接攻击皇帝,结果触怒龙颜,惨遭一顿板子。这些被打的官员不以为辱、反以为荣,甚至同僚还会上门向其表示祝贺。

廷杖制度早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到明朝被发扬光大。明朝的廷杖不受法律约束,皇帝想打谁就打谁,而且可以当众施刑,丝毫不顾官员的脸面。

明朝有史记载第一个挨廷杖的官员是刑部主事茹太素,当时他在奏折中废话连篇,还有忤逆之辞,惹得朱元璋大怒,当场对他施以廷杖。茹太素被打得够呛,不过好歹留了条命。后来挨廷杖的大都督朱文正、永嘉侯朱亮祖父子以及工部尚书薛祥等人就没这么幸运了,都被气愤至极的朱元璋直接打死了。从此,廷杖成了明朝皇帝一言不合就亮出的杀威武器。

关于廷杖的具体情况,明末清初的《魏叔子文集》记载:“一人持麻布兜,自肩背以下束之,左右不得动,一人缚其两足,四面牵拽,惟露股受杖,头面触地,地尘满口中。”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当众脱裤子挨板子,场面狼狈至极。

廷杖通常由锦衣卫执行,轻重可控,可谓一项技术活儿。要想干这个活儿,还得经过考试,具体过程是:用一张纸包住砖头,再由参试者用木棍击打,若里面的砖头被打碎而外面的纸不破,即为过关,否则淘汰。锦衣卫执行廷杖时要看掌刑太监的动作行事:其两脚呈外八字,表示要轻打;其两脚呈内八字,表示要重打;若他说“给我好生打着”,那受刑者基本上就得到阎王那儿报到了。

廷杖发展至巅峰时期是在嘉靖年间,在当时著名的“大礼议”之争中,曾有两百多名官员跪在紫禁城的左顺门请愿,被恼羞成怒的嘉靖下令施以廷杖,其中有十七人被打死。按说百官对这种酷刑应该唯恐躲避不及,但士大夫们的思想很奇怪,他们似乎很享受廷杖带来的“快感”。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