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泉南指谱续编》之谜
作者 郑国权
发表于 2023年10月

《人民音乐》2023年第5期,发表笔者一篇《〈泉南指谱重编〉百年得失考》之后,便不由得又想来探讨《泉南指谱重编》之后,是否还有一部《泉南指谱续编》之谜。

长期以来,弦管界许多人士,几乎都知道林霁秋先生在民国初年出版了一套六卷本的《泉南指谱重编》。后来又传说他再出版一套十多卷本的《泉南指谱续编》。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位年过半百的长者,独力为古乐曲谱的“重编”,又有“续编”的整理并出版,这在弦管发展的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都想对它浏览一下,可惜都只闻其名不见其影。

因而,在泉州弦管馆阁中,对于《泉南指谱续编》是否存在,便成为一个谜。

多年前的一天,有位友人告知,文史界寻觅几十年不得见,以为佚亡的林霁秋的另一部《南曲精选》,却仍幸存在世,但已为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26日,以人民币42万5千5百元拍卖成交。买主是何方人士,沒有透露。

见到这条信息,随即令人产生一个疑问?林霁秋先生除了《泉南指谱重编》和所谓的《泉南指谱续编》之外,从来未闻有《南曲精选》之说。难道《南曲精选》是《泉南指谱重编》的别名?但众所周知,泉州南音(亦称南曲)原称弦管,历来是由“指、谱、曲”三部分构成的。指、谱主要用于弹奏,曲则专用于清唱,而且存量最多,当今统计在五千首左右,指与谱共65套,数量有限。曲则很多,所以可供“精选”的只有“曲”,不可能还有“指谱”可供“续编”。难道《南曲精选》是《泉南指谱续编》的异名?究竟是什么,且看拍卖公司的说明:

民国写本

线装2函13册

纸本

卷前牌记:“民国十三年甲子春鹭江林鸿霁秋编辑”。林霁秋(1869-1943)原籍安溪,世居厦门。秀才,擅文学,善书画金石,更痴好南音。《南曲精选》拟汇编600阕,分成20集,但只完成了13集,即黯然辞世。其中包括“散曲”10集,共343阕;“过曲”1集,共48阕;“套曲”2集。

28cm×16.5cm

拍卖公司又有一段文字宣称:

南音重要文献《南曲精选》稿本现世

南音也称“南曲”“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汉唐以来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音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南音是唐以后的宫廷音乐,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9年10月(笔者今按:实为9月30日)已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南音研究已有专门著作,其中几部经典文献如下:

1.《文焕堂初刻指谱》(同治癸酉,即1873年)。

2.林鸿(霁秋)《泉南指谱重编》六卷,民国元年由上海文瑞楼书庄初版。

3.林祥玉《南音指谱》四卷,1914年台湾刊行,后由民俗文化基金会翻印。

4.《南乐指谱重编》,许启章、江宝合编,1930年,台南出版。

5.林鸿《南曲精选》十三集,此书为研究南音者必提,但见过原稿本者极稀。

目前所有关于南音的研究著述中,无不提到林霁秋《南曲精选》,但均无直接引述,也未见注明文献出处和保存处。这样在南音研究史上,就产生了一个“《南曲精选》之谜”,即这部稿本去了哪里?

据骆婧《南曲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文介绍,《泉南指谱重编》印出后,林霁秋并未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而是再接再厉投入到《南曲精选》二十集的编纂工作中。可惜随着年岁的增长,林先生体力渐衰,病魔缠身,不得不时续时辍,只完成二十集中的十三集(《南曲精选》拟汇编六百阕,分成二十集)就溘然辞世。”

半个世纪的等待,但它在一家旧书肆被偶然发现了。稿本前有厦门黄瀚(字雁汀)题词,厦门曾逊臣(自号吟香小筑主人)序言。林鸿写有《南曲精选弁言》,全文如下:

泉南之乐,虽曰里声,然无叫嚣嘈杂之气,而有悠扬婉转之音。……惟曲调流传,派分五邑,偷声减字,辗转传讹。授之者固未能知变穷本,习之者又何能循流溯源。……余……意欲保存国乐,凡历二十余载。销耗光阴已多,精神不无疲懒。故兹拟就脍炙人口者,先为录出。……计得六百阕。分订二十集。非可奉为真诠,聊以投诸痂嗜者耳。……

稿本最后有林鸿题词“不图此后套曲散阕,因病竟无能力续补一二,后之君子,请续缀之,是所厚望焉。”语气虽至为沉重,但也充满对振兴南音的殷切期望。以上引自拍卖公司的文字。

笔者今天阅读这段文字之后,终于明白:林霁秋先生在《泉南指谱重编》之后的“后续”之作,精选的是“曲”,不是“指谱”。正如他在《南曲精选弁言》所耽心的“惟曲调流传,派分五邑,偷声减字,辗转传讹。……”于是他四处寻找曲谱,“每考求一阕,至少需在十日以上。”他的目标是编录六百阕,分为二十集,可惜编至十三集,便溘然长逝。可见他留下的只是《泉南指谱重编》和《南曲精选》,而非是所谓的《泉南指谱续编》。那么奇怪的是,《泉南指谱续编》又从何而来?

泉州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界在“第二次抢救”传统戏曲弦管资料时,许多同仁也听说林霁秋在《泉南指谱重编》之后,又有后续之作多集。甚至连英国牛津大学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到泉州来,也希望能找到《泉南指谱重编》的“续编”,只是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南曲精选》,而且有13集之多,但寻找多时尽皆杳然。后来笔者在汇编自明代以来的弦管曲目时,也常感到可能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曲目,随着“续编”的遗失而永远消亡。

如今不经意中获悉《南曲精选》稿本流落旧书摊,又进入拍卖行作为拍品,高价成交,而且向社会公布“南音重要文献《南曲精选》稿本现世”!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但反思一下,《南曲精选》已经让人重金买去,如果买主把它永远收藏于保险柜,岂不是无异仍未“现世”?

为急于探究《南曲精选》是否有另名《泉南指谱续编》,以及13集中的“散曲、过曲、套曲”的具体内容,是否与《续编》有关系?但一时又不可能找到买主借阅,以一览其庐山真面目,最后只好从拍卖公司在网上公布唯一的《南曲精选》第二集书影,抄下30阕(首)曲的目录,又联想到老弦友苏统谋(国家级南音传承人),于1973年,在林场时于夜间点油灯誊抄的《南曲精选》,有一本仍在我处,于是立即找出来,一看是五集,共33阕,也随即抄下目录。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