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谢蒂茨基钢琴技巧基础原则》中的音乐表演要点分析研究
作者 陈雅馨
发表于 2023年10月

莱谢蒂茨基是最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之一,教导了包括安娜·叶西波娃、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和阿图尔·施纳贝尔等一批钢琴家,他的学生玛丽·普伦特纳根据自己十二年跟随莱谢蒂茨基的学习经历记录了《莱谢蒂茨基钢琴技巧基础原则》,真实和完整地介绍了他在钢琴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其中包括了一些基本原理以及训练符合现代钢琴演奏要求的技术的实用方法[1]。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技术要点,第二部分为音乐表演要点,第二部分一共包含六个章节,分别是:对于巴赫和亨德尔作品中技术和演奏的研究;节奏;踏板;旋律的处理及其规则;如何练琴以及音乐素养的加强。本文将对后三个章节一一进行分析。

一、旋律及其规则

在钢琴上弹出“歌唱性”的旋律会比在其他乐器上更难一些,因为钢琴的音持续时间比较短,而且不像其他的弦乐和管乐器可以在一个音上做渐强处理。所以想在钢琴上塑造旋律就必须要从乐曲的框架着手,乐句、段落、章节的清晰构建以及音色触键的处理都很重要,另外还要注意伴奏声部的协调,需要配合主旋律的起伏。想要对旋律进行艺术的诠释不仅需要技术熟练的手指,精准掌握不同的触键方法,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和踏板的准确使用。莱谢蒂茨基总结了几点可以正确表达音乐旋律的规则:

(一)弹奏上行的旋律时需做渐强处理,最高音为最突出的重音,反之弹奏下行旋律时做渐弱处理。

(二)两个音符中,音高更高的音需更强。

(三)两个音符中,时值更长的音需更强。

(四)重音的处理一般取决于拍号,大多主要的重音通常在第一拍和第三拍,3拍子时重音在第一拍,六拍子时重音在第一和第四拍等等。

(五)当遇到有重复的音符或乐句,弹奏第二遍时不能使用和第一遍完全相同的触键以及处理。在声音的表达和层次的处理上应该要么逐渐递进或者慢慢减弱,在很多情况下,速度以及力度的处理都可以有变化。这样才会给重复的旋律注入活力以及新的色彩,避免听众觉得枯燥乏味。

当然,以上说的只是相对普遍的情况,在一部分作品中会有不同的情况。例如第2点中说的更高的音更强,但是当左手的低音是和弦的主音时,尽管它音高更低,但也需着重强调。还有些作曲家喜欢在弱拍的音符上加重音,比如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就经常出现,所以具体的处理方式还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毕竟在学习和演奏作品时,遵从作曲家的意愿是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二、如何练琴

这一章节是作者认为非常值得研究学习的一部分,练琴对于每一个钢琴学习者以及演奏家都至关重要,贯穿了大家从接触钢琴的第一天直至最后一天,但大部分的钢琴学生其实并不真正“会练琴”,只是一遍遍从头到尾重复,效率并不高,包括作者本人也觉得至今并没有很好的掌握练琴的方式方法,所以对于正确练琴方法的研究很有价值。

首先,一个人能够获取多少的知识并不光取决于花费时间的多少,而取决于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有多少,是否充分地利用了每一刻。单纯机械重复的练习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疲惫不堪不说,不科学或者过度的练习甚至还会容易引发腱鞘炎,也会对学习者的心理造成伤害,一些有天赋的学生会因为取得的成果与付出的时间精力不匹配而形成落差感,从而放弃学习。毫无意义地进行重复百遍的练习,无休无止、毫无目的、不科学地演奏曲目和练习曲是不应该的,因为这只会导致身心、肌肉和智力的紧张感。所以,在练习时如何保持专注,以及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主要部分才是大家真正应该掌握的。

在练习过程中,为了防止注意力的放松,可以缩短练习时间并且分几个时间段练习。首先要对近期的练习有一个大致的规划,然后对练习时间进行明确的分配,规律性的练习一般能够取得最好的成果。如果不是以成为演奏家为目标,一般一天合理地进行四个小时到五个小时的有效练习就可以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了。

练琴时,首先,第一部分当然是技术训练,可以先从五指练习以及所有大小调音阶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力度以及速度,完成这些之后可以再做琶音、和弦、颤音、八度等练习。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