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艺术形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为抒情诗,以艺术歌曲的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唱古典诗词歌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情感和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古典诗歌艺术歌曲中包含的意境。由此,通过唱法,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风格和内涵可以解读,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艺术魅力,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中国的优秀文化。
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
最早的古典诗乐可以追溯到春秋《诗经》时期,诗、乐、舞是不分开的,主要功能是教礼乐,强调音乐陶冶情操。乐府诗时期,诗歌具有娱乐性质,官府收集诗歌曲,在朝廷祭祀典礼上演唱。唐诗宋词时期,结构和韵脚更加规范严谨,很多文人唱诗,强调用诗抒发自己的心志。明清小曲时期,作品的娱乐功能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诵读古典诗词逐渐成为诗歌表达的主要方式。反复背诵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作品的记忆。诗歌中朦胧的美、含蓄的表达和丰富的意境,需要人们从诗歌本身的音乐性中去欣赏、感受和体验,古典诗歌音乐由此产生。后来,中国作曲家发现,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艺术歌曲,多以名诗作歌词,有一种清晰的形式的结构框架,加上歌词文学性强,充满意境,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在特征,与古典诗歌有共通之处,所以将古典诗歌的音乐结构与艺术歌曲相结合,由此诞生了中国艺术歌曲,既保留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这种艺术样式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先进作曲技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与古代诗歌和音乐交织在一起。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从早期的模仿探索到创新融合逐渐成熟,如《红豆词》《滚滚长江》等一大批优秀的古典诗歌艺术歌曲。
二、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文学语言之美
诗人词人思路全面,细点入笔,讲究锤字、凝练句子,使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作曲家会选择格调高雅、意境崇高、意蕴深刻、文学价值高的诗词。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四个字,采用双声叠韵,增强诗的和谐之美。用“辗转反侧”来表达对女人的思念和无法入睡的感觉;用“窈窕淑女”来形容女人美丽善良。王实甫《西厢记——长亭告别》: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深秋凄冷悲凉的景象,被作者用短短的十三字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景已经让人伤感,再看到红色的枫叶,更让人的心中升起几分凄凉,触景生情,情寄于景,情景互相感染,“醉”字写得很准,写出莺莺与张生离别时的既醉又愁忧伤心境。
(二)歌曲的旋律之美
当代作曲家创作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多将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相结合,在节奏、速度、旋律和伴奏上有机融合。音乐的快慢往往决定了整首艺术歌曲的情绪。通常,作曲家用慢速来表达尊崇、悠闲、回忆等情绪;中速用于抒情、安静、叙事等;使用稍快的语速来表达渴望、温暖、飘逸的情绪。如作品《春晓》以四分音符、双八、大附点为主,如x·x xx x,“少”字主要采用长音的方法。古典诗歌艺术歌曲的语速基本为中速慢速,节奏缓慢轻松,表现古典诗歌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伴奏织体,不仅是钢琴曲,更是对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描摹。钢琴伴奏在作品的演奏中具有多重身份。如黎英海的《枫桥夜泊》的声乐,就采用了強拍弱起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满怀希望与追求但却无法和他人言说的内心矛盾情感。钢琴部分首先进入,在节奏上与声乐形成错位关系,突出演唱者的情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