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临川之笔
作者 陈志宏
发表于 2023年10月

临川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座桥。

小时候,父亲骑自行车载着我上文昌桥,对我说:“这是文章(在抚州方言里,‘昌’与‘章’属同音字)桥,多走几遍,你长大后,就会写文章了。”

走过文昌桥,我和父亲就进了城。

抵达文昌桥之前,我和父亲要先走罗家渡桥,再过杨泗桥和孝桥,至于星罗棋布的独木桥、石板桥更是数不胜数。难怪汤显祖会这样描绘他的家乡:“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文昌桥横跨抚河之上,桥西是寂静的乡野,桥东一派繁华,一座桥联通城乡。

到了城里,我像进了学堂一样,眼要专注看,耳得用心听,经耳过目,一一化作美好回忆,待回到城外十公里的小村,像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又像雄鸡司晨,给从未进过城的玩伴普及城市的不同之处。

堂姐家住文昌桥头,那时还是低矮的棚户区,水泥路面,锃亮的青石板直通抚河,弯弯曲曲可达热闹的菜市场。晴无灰扑,雨无泥滑,多好啊。每次过桥进城,人来人往,人多得像夜间挤满天的星子。

文昌桥是一种诱惑,引导一个农家子弟朝着夜里有电灯光、路上铺水泥的城市挺进。它是一座励志桥,横卧浩浩抚河之上,好似劝谕,又更像我的人生隐喻。

父亲带我进城,那是一个农民对儿子开设的城市文明课。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