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可以有“味道”
作者 时予
发表于 2023年10月

记不清是哪一日的事情了,我正在读一本杂志。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恰巧提到,大师们的作品常灵活运用视、听、嗅、味、触五感,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文章是为表达而生,因此内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仅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当存在某种促使人阅读的要素。当我试图通过阅读去探究这种要素究竟是什么时,我开始觉得阅读也可以有“味道”。而“味道”这一抽象的概念,除了可以是嗅觉、味觉,还可以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甚至是一种记忆或者画面。

沈从文《边城》中的乡土风光令人向往,很大部分在于他对声音、气味、温度的传神描绘,让人身临其境。他写雨后初霁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太阳的温度“有了点力量”,是活的、生动的,像是触摸人一般。他写蚱蜢飞翔和新蝉唱歌时,眼睛像是微距摄像机,能捕捉到微小而精准的画面,“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