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渴上加渴
作者 谈宜斌
发表于 2023年10月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大军挺进东吴,行进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卒们口干舌燥,渴得嗓门直冒烟,随身带的水也都喝光了。为了激励士气,克服暂时没有水的困难,曹操对士卒们说:“离这里不远的前方有一片梅树林,那里的梅子极多,酸酸甜甜的,可以解渴,我们到前方吃梅子去!”士卒们听了,口里都冒出了口水,不再觉得渴了,行军的速度加快了。走了不久,看到一条溪流,士卒们捧起泉水痛快地喝个够。

这个故事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原文很精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后来,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讥谑》中直接记载:“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