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干云刘禹锡
作者 程应峰
发表于 2023年10月

“诗豪”刘禹锡,与柳宗元交好,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为诗,詩风清新,善于吸取民歌精华,反映社会生活。

刘禹锡的父亲刘绪曾在嘉兴为官,在那里,他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得到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十八岁,也就是790年,刘禹锡开始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二十八岁那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写了众多表状。三十岁那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公元805年,顺宗即位。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处融洽,其才华志向尤受王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昂,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派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革故鼎新,大力改革,却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柳宗元等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