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猎人手记
作者 鲨鲨
发表于 2023年10月
因纽特人男女都穿毛皮做的衣服,经过鞣制后缝制而成,美观且保暖,左页图是穿着传统服饰的因纽特男性。右页图顺时针依次展示了极光下因纽特人的文化符号、雪橇与狗拉雪橇的交通方式。

达尔文说:“人不以狩猎为生,这是人合理的进化方向。”狩猎作为一种求生手段陪伴了人类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时代发展,狩猎逐渐淡出视野。

美国狩猎历史悠久,发展出一套极为严谨的狩猎规则。如今,美国狩猎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合法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狩猎。什么样的人可以去狩猎,狩猎什么动物,以及狩猎动物的“额度”,如何在猎杀时减轻动物的痛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最后,狩猎所得的收入也会投入到野生动物、自然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中去。对美国人来说,合法的狩猎是一种人为控制野生动物数量的方式,且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因纽特人居住在冰原上的“北极猎人”

在北美洲,居住着一个名为“因纽特”的民族,这是一个在北极永久性冰原上繁衍生息的神奇民族,他们代表人类在地球的最北端顽强地生活着,被称为“北极猎人”。

作为北极原住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因纽特人的足迹从俄罗斯的楚克其半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遍布到格陵兰岛西南沿海等地区,但总人口只有20万。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大都与世隔绝,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

从人类学划分来说,因纽特人属于蒙古人种,尽管起源于亚洲,却和亚洲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自迁移到北极圈周围后,历经数代繁衍生息,他们的身体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变化。为了呼吸时冷空气可以回旋变暖,他们的鼻子变得高且呈鹰钩状,浓眉细眼可以减少雪地光线的刺激,敏锐的眼睛可以让他们在黑夜看清远处的目标,辨别方向,矮小的身材和厚实的脂肪可以在极端天气下抵御严寒。

阿拉斯加跨越北极圈,那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食物匮乏且难以生火,于是北美驯鹿、海豹、三文鱼等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肉类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作为游猎民族,吃生肉几乎是一种常态。然而,北美的印第安土著部落却十分鄙视这种行为,将他们称为“亚洲爱斯基摩人”。用来称呼身穿兽皮,檀长狩猎的邻族,意为“吃生肉的人”,并且这种称呼只针对北美地区的因纽特人。后来“爱斯基摩人”普遍为欧洲的探险家所用,如今应用更加广泛,但因带有贬义,因纽特人对这个称呼十分反感,坚持将自己称为“因纽特人”,意思是“真实的人”。随着人们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对他们的尊重意识逐渐增强,“因纽特人”的称呼才渐渐取代“爱斯基摩人”并广为流传。

因纽特人在一定程度上过着游动的生活,因為他们生存的地理环境极其恶劣,平均气温很低,冬季长达数月,夏季十分短暂,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大面积的冰川和冰冻土层以及地面厚厚的积雪覆盖,给因纽特人的生活和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导致生活在此的居民不得不采取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他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营地和捕猎的类型。在夏秋春季时,两到六个家庭会组成一个小营地,冬天则由更多的家庭组成一个营地。但迁徙不是毫无目的,他们会年复一年进入同一地点,所以无论怎样都不会超过群体所在的范围。

赤身裸体住冰屋四季狩猎为生存

在广袤酷寒的极地地区,因纽特人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材料,抵御严寒,并代代相传。

他们的服饰十分特别:男女老少都穿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叫“乔其”,女人穿的叫“迪米”。两者的区别主要在袖子,男士服饰袖子宽而长,便于在冬季拉弓射杀野兽;女士服饰的袖口窄而短,便于劳作。最为奇特的莫过于因纽特人居住的“雪屋”,顾名思义,那是由雪砖、冰块制成的住房,当地人把这种屋子称为“伊格鲁”。从外观上看,雪屋形似冰雪版的蒙古包。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