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车出平阳古城,沿着土门镇方向,经锣鼓大桥向市区西北行约15公里,再过九龙山庄,便到了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的南龙山脚下。这里有一个奇特的小村子,村里的街道两边矗立着石人石马,墓道是村落的一部分,村子的名称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坟上村。是什么样的信念,讓这里的村民能在墓道和石人之间泰然自若地生活?
建在陵墓上的村落
坟上村又名晋王坟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一座明清以来逐渐形成的古村落。村落坐落在吕梁余脉的九峰山下,村庄依山而建,村落后面的大山里至今仍有大片原始森林,山清水秀,景致优美。
据史料记载,大明王朝立业之初,这里只是一片原始的黄土高坡。宣德十年(1435年),晋定王的陵冢选定在这片土地,修建了规模庞大的陵园建筑群,平阳王府、晋王府派驻了守陵的官员、军士、杂役和朱氏家族守陵的人士,由此形成聚落。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到明代后期,这里才真正形成村落。
进村后,沿着整个村落的中轴线,在西面顶端的山脚下,可见一座高高隆起的封土丘,土丘前有一座古香古色、高大巍峨的献殿。这里便是《平阳府志》和《临汾县志》中记载的“头枕山,脚登川”的明代晋定王陵。
这个王陵封土堆高约15米,底周长约150米,虽然和帝王陵墓相差甚远,但规模却算不上小。在陵墓两侧还有两个较小的封土堆,可能为殉葬的宫女墓或者地位较低的妃子墓。遗憾的是,王陵已经被盗多次,里面已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然而,虽然王陵失去了往昔的金碧辉煌,但是原有的布局、神道仍在,可以一窥当年的恢弘。
晋王坟村就建在晋王墓的范围内。村落的主干道就是过去通往晋王墓的神道,沿着神道进入村落,一下子便陷入了古老的苍凉之中。主干道两旁的石像生(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还保留在原位,它们立于陵墓前,以彰显墓主的身份地位。白云千载,昔日的富贵繁华已成过眼云烟,这些石像生如今只是村里的装饰物。
再往里走,村中卵石铺地,块石垒墙,孩子们坐在石马上嬉戏,老人们坐在石像生一旁打牌。遇到村里办喜事,大家会在石像生上贴一小张红纸。村中生活十分安逸,村民守着晋王墓生活,这些百年石像生也好似在守着村里人。
村外有牌楼,牌楼匾额上刻着“天朗气清”几个苍劲古朴的大字。整个古村坐西朝东,面积有100余亩。最为神奇的地方,是现在的村民都是守陵人、护陵人的后代。
据村中历代相传和碑文记载,最初到达晋王坟村的有张、彭、洪、杨氏家族等七大姓氏。其中,张氏为明代晋王朱氏后裔。为什么他的后裔要隐姓埋名在此隐居?这就要从明末兵乱说起。
明朝末年,朱氏皇族摇摇欲坠,生活颠沛流离,更因为“皇姓”屡遭磨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