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风情录
作者 丁逸峰
发表于 2023年10月
左右页图摄于河内的豆汁制作工厂,以及编制藤条的老人。

这次去越南,本是临时的想法。今年6月,我待在印度尼西亚,开着租来的小车子,探索、拍摄不同海岛的火山与瀑布。但是后半程,我们遇到了罕见的暴雨,当地一度出现洪水冲垮桥梁的情况,我只能带着遗憾,放弃了部分地方的拍摄。

这时候,我想到早前在网上看过越南国宝级摄影师Khanh Phan的作品,当时就觉得震撼,于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她。正好,从印尼飞往越南的机票便宜,签证手续也简单,于是我和Khanh老师约定在河内机场碰头,由她带领我去拍摄越南特色的人文风景。

第一站河内寻找冷门的独家视角

越南此行,我们一共去了四个地方,从最北部的河内出发,然后乘飞机前往中部的顺化和芽庄,最后抵达南部经济重镇西贡。相比大多数游客常去的熱门景点,我们选择的地方冷门且小众,这样才能拍摄到与众不同的画面。

首站河内,我们计划拍摄越南的制香场景。上午包车从市区出发,前往专门以此为产业的乡村。抵达的时候已经是正午,烈日暴晒让整个村庄陷入短暂的沉寂,工人们都躲在阴凉处吃饭。经过随行翻译的沟通,我大概了解到,这个村庄从事制香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如今村民们依然坚持着传统的工艺。虽然时不时有外国游客前来参观,但当地并没将自身打造成专门的景区,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小费。

等待了一会,工人们吃完午饭开始工作。为了抵抗暴晒,他们一边给自己裹上全套遮阳的衣物和斗笠,一边开着大功率电风扇来降温。现场的空间十分狭窄,我小心翼翼起飞无人机,关闭了避障功能,仅靠眼睛观察来躲避四周的墙壁。大概那些工人已经见过几次这样的航拍,所以显得见怪不怪,依旧有条不紊地继续自己的手工活。无人机的三块电池能坚持很久,直到下午5点工人们下班,我才停止拍摄,获得了不同光线带来的光影效果变化。

其实这次拍摄,最大的挑战来自越南的天气。持续高温让我难以坚持,需要向导不断买来冰镇饮料才能避免中暑。而用无人机拍摄人文题材,也有着跟之前拍摄风光题材完全不同的技巧。

自然风光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可以使用三脚架模式来维持1s左右的曝光时间,从而缩小光圈,确保充足的景深。但人文题材的主体是人,拍摄对象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因此即便在白天强光的环境下,也要尽可能用大光圈来确保曝光时间至少在1/250s以下,并且使用连拍模式来持续抓拍,才有更大的概率捕捉到最佳动作的瞬间。

顺化与芽庄尚未形成产业规模的摄影宝地

在顺化的拍摄,偏向商业化。

从河内飞到海滨城市岘港,再包车抵达顺化。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