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印第安人的心目中,哈德逊河是一条“群山之河”(The Great River of Mountains),因为这条河是由其两岸群山峻岭之壮美景色而著称。然而,在哈德逊河一路奔向大西洋的旅程中,它还流经了岸边那些绵延起伏的田园乡村,尤以其东岸那些漂亮的庄园为甚。所以,可以说,哈德逊河实际上是穿越了一片片错落有致的风景园林。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十九世纪园林设计师及美学倡导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1815-1852)。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哈德遜河才作为美国独特的国家风景区永久地留在人们心中。
唐宁一八一五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纽伯格(Newburgh),那里当时是一个位于哈德逊河西岸的村庄,曾被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称赞“充满了超凡脱俗之美丽”。当时的通俗作家柯蒂斯(George William Curtis)曾这样形容唐宁的童年:“尽情地在高耸的菲什基尔山群山(Fishkill hills)及那条波澜壮阔的大河的迷人风景之中玩耍。”那条大河及群山,“是他(唐宁)儿时无语的伙伴”(柯蒂斯语)。我们不妨可以说,是哈德逊河及其流域的神圣风景造就了唐宁日后的成就,诚如他逝世后,美国果树学会为他在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斯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竖立的纪念碑上所雕刻的碑文:
他曾出生,生活
并且逝于哈德逊河。
他毕生致力于提高全民
对乡土艺术的审美。
(《神圣的风景》原著,第69-70页;本文引用该书,均由作者译)
唐宁自身的天赋及周边美丽的风景成就了他对环境美的不懈追求。恰如生活在哈德逊河畔的欧文善于将自己的生活背景注入其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在唐宁的作品中,他强调一座设计优雅的房屋及花园,对于其居住者有着提升道德水准的作用。
在十六岁那年完成学业之后,唐宁便携同其哥哥打理家族的苗圃业务。随后,他发表了多篇关于园艺、园林及建筑设计的文章。年仅二十六岁,他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其代表作《论景观园艺的理论和实践》(A Treatise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Gardening,Adapted to North America,1841;以下简称《论景观园艺》)。此书一问世,便大获成功。它随即成为畅销书以及十九世纪美国此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书籍,并且一直到二十世纪仍多次再版。
唐宁《论景观园艺》的专著以及后续的著述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培养国民的品位。因为,当唐宁在构思这部专著时,充分感悟到了当时人们的一些需求。有些人想让他解释复杂的美学理论,另一些人则想要实际的操作指南;一些人想寻求怎样在庞大的宅地中建筑琼楼玉宇、水榭园林,而另一些则想要了解在狭小的空间中简单经济的操作方式。唐宁最终的结论是:他的角色是一位教育者—为国民提供景观园艺艺术的准则。这一准则贯穿于他随后的一系列专著《乡间住宅》(Cottage Residence,1842)、《美国的水果与果树》(Fruits and Fruit Trees of American,1845)、《乡村住宅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Country Houses,1850),以及他主编的以“田园艺术及田园风格”为主题的月刊《园艺家》(The Horticulturist and Journal of Rural Art and Rural Taste,1846-1852)。
《论景观园艺》收录的主要是将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初的英伦有关园艺的著述应用于美国的园林设计。也就是说,唐宁试图将“旧世界”的景观住宅设计理念适用于“新大陆”的气候环境及公共设施。在建筑中,它主要体现于比英伦那些殿堂楼阁户型要小一些的住房。唐宁将其设计理念分为两类,即古典及现代(ancient and modern)风格。他将古典风格归纳为几何学图形及古典提升的特性:林间小道、花坛、喷泉以及建筑风格;而在现代风格中,唐宁则试图“建筑一种极为高雅的或风景如画的自然美之格调”,具体则是通过柔和的曲线及自然组合的植物形成这种风格的风景。尽管对当时依然是满目荒野的美国来说,似乎那种亭台楼阁、花园水榭的古典风格显得循规蹈矩,更为合适。然而,唐宁本人更喜欢让人为的因素退却,让自然作为主导的现代风格。
依据英国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初的主要美学理论,唐宁将现代的或自然的景观园艺风格又进一步分为两类:“优美的”(the Beautiful)和“如画的”(the Picturesque)。唐宁在《论景观园艺》的最初两版中,将优美的风格称为优雅的(the Graceful)风格。此种风格整体“表现出优雅秀丽、外表柔和以及丰富茂盛的植物”。他在专著中以一幅插图清晰准确地表达了优雅的风格:楼房仿佛是古典风格,带有扶手的台阶,两个经典的瓮式花盆作为从楼房到风景之间的完美过渡。院中之树皆为圆顶,草坪打理得平平整整,车道呈现出“S”形的漂亮弧线。为了凸显全景中自然与人的浑然一体,唐宁在车道上添加了一位女子及一个孩子柔和的背影。而“如画的”风格则具有“参差不齐且生机勃勃”之特点。它表达了一种自然世界原生态的活力;那些大树及灌木丛象征着无拘无束的“野生自然”。依唐宁之见,这种园艺风格应当形成“某种充满活力、错落有致的轮廓;表面相对凹凸不平、时断时续,而植物则呈某种大胆狂野的特色”。唐宁有关“如画的”风格的插图完美地诠释了该风格的精华所在:那是一座哥特式乡间住宅,其树木突显了大自然粗犷之气势,草坪的表面不似优雅风格那样中规中矩、平平整整,前景怪石嶙峋、古木参天,右边的小山坡上有一乡间小亭。一位扛着猎枪的男子牵着狗,走向住宅。诚如唐宁归纳道:如果平整规则、舒缓恬静及女性的柔和之美是优雅的风格之特征,那么,粗犷险峻、跌宕起伏及男性的阳刚之美则是如画的风格之体现。唐宁继而建议读者根据地势来决定房子的风格:相对平缓的地方更适合优雅的风格;而跌宕起伏的地方则更适合如画的风格。(《神圣的风景》原著,第72-73页)
仅从《论景观园艺》一书的标题便可得知此书是关于景观园艺的实际操作及其历史与理论。在随后的章节中唐宁相继讲述了怎样依据地形栽花种树、美化水源、修筑乡土风情的屋舍以及花园的装饰与结构。尽管此书卷帙浩繁,价值不菲,但由于唐宁优美的文笔及其实用的园林设计方法使得大西洋两岸众多的读者为之倾倒。欧美的评论家对这部有关园林的专著推崇备至,称它为审美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林德利(John Lindley,1799-1865)评述道,他不知道有任何其他书籍,能将园林设计讲解得更好:“尚无英国的园林设计者写得如此清晰明了,如此真实动人。”(同上,第76页)对于年轻的作者唐宁而言,这无疑是极高的赞赏。
唐宁帮助人们在园林住宅设计方面提高审美观念的方法之一,便是通过可以学习并效仿的样板来影响他们。他在专著中采用了一幢乡间房屋在修复前后的两幅图片,来详述提升现有居住条件的可行之道。第一幅图显示的是一幢常见的乡间房屋及其庭院:一幢长方形的房子,中央带有挑出的凸窗及小门廊,前景是一片几近荒芜的园景,房子的左侧,一条笔直的车道通向房屋。第二幅图是修复后的现代风格:房子中央是一面凸出的山墙结构、几个烟囱以及一个凉台,那宽大的凉台将本土风格的房子转变成诠释唐宁审美观念的房子,而原本笔直的车道被一条蜿蜒的车道取代,房子旁边新添的绿植,以及房前的风景尽显唐宁视为令人神往的现代风格的风景设计。“上述效果,”唐宁写道,“通常是经济实惠、令常人唾手可得的。这一点在这个国家中尤其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