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与垃圾作战

我在中国生活时,“扔垃圾”意味着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带到楼下扔在垃圾桶里即可。垃圾桶有两三种不同的颜色,但好像没人在乎这几个不同颜色垃圾桶用途的区别。到晚上把这一天的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统统拿到楼下扔掉,这样感觉家里是干干净净的,可以睡个好觉。
我回到东京之后有一段时间不太习惯的其实不是垃圾分类,而是垃圾回收日的规定。签订租房合同时中介给了我一些当地生活相关的资料,其中一张是关于垃圾回收日的:
周一:可燃;周二:无;周三:塑料;周四:可燃;周五:可回收(纸类、玻璃瓶、PET材料的塑料瓶以及鋁罐类)。
所有的垃圾必须在上午八点前放置于所规定的垃圾回收站。不能提前一晚扔出来,免得吸引流浪猫或乌鸦觅食,把垃圾露在野外太久,还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纵火案件。垃圾回收车一般在八点十五分到我家附近,如果没有赶上这个时间,垃圾就得在家里存放几天。厨余只能在每周两次的“可燃垃圾日”扔,冬天这样还可以,但一旦到了炎热的夏天,有些厨余的味道没过二十四小时就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我曾经有一两次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听见垃圾车开过来、快速装上垃圾又开走的声音,之后的三天我只能忍气吞声地与一大袋的厨余共存。
毕竟房间就这么小,又没有另外的隔间可以存储垃圾,怎么处理垃圾的臭味对我来说是个紧要的问题。我在八平米房间里的环保行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首先购买食物时考虑清楚自己的食量和这几天的用餐安排,房间又没有冰箱,能吃多少就买多少,绝不要产生因过期或变质而丢弃的食物。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今日文摘》2023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