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日,文友微信我,邀我到他的老家吉安走走,喝喝庐陵老酒。我一想,吉安,古庐陵! 钟灵毓秀,许多胸怀天下的文学大家如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等都出自那里,他们的人格风貌、灵魂思想千秋传人,他们的诗文滋养着包括我在内的一代代人成长。我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一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那句耳熟能详的名句立马从我脑海里冒出,想想庐陵的老酒,想象醉眼朦胧的美景,向往先贤潇洒恣意的山水之乐和率性自在。“日日看山好,山山山色苍”。“赏心与景不相违,山水旦暮含清辉。”
说来也巧,干旱已久的吉安,竟然在我到达的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翌日,山色被冲刷得一尘不染,纯粹如初,清明澄澈。浓抹重彩的绿植安置在幽静山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深色的身影如走向历史的黑洞。身在其中,真可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故人已矣,文脉千载。先贤诗文的时空超越感,使我们沉浸在庐陵的山水间。欧阳修说,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而不是为山水乐而乐。“察景观史”,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地理的佳构,也是历史,是文化。当然,更是一种对祖先的纪念,一种人景心心相印、休戚相关的情怀,一种与传统文明保持着活生生的、一脉相承的联系。
渼陂,一个古朴大气的古村落,盈盈于紫瑶山与芝城山之间。
站在村前的冈地望去,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白瓦青砖明清民居,规规矩矩连成一体,保持着完好模样,一种厚重的年份感扑面而来。
村前,一座富有历史底蕴的梁氏宗祠,宗祠广场前一塘荷花盛开,清香阵阵。荷塘右侧,一棵数百年的粗壮香樟树,茂密的树冠宽若巨伞,清凉毓人。村的东面是波光粼粼的富水河,西面有条缓缓流进村庄的溪水。前村后街,街沿河岸,便于貨船停靠。街连村,村通街,没有人为隔离,却又相对独立。举目四望,田园葱笼,色调明快,这样村街合一的布局结构,既有南方山乡的意象,又有一种不可造次的庄重。
在梁氏宗祠门外,一位梁姓的老人对我说,他们的族谱上有记载,渼陂与陕西户县有着历史的因缘。说古时位于今西安户县县城西的玉蝉镇有个地方叫陂头,是个山水美地,唐代诗人岑参曾陪同杜甫到过此地,杜甫写下诗歌《渼陂行》,诗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以表达对岑参的敬意和对此地此景的喜爱。古人尊诗书,尚文人,遂把家乡陂头称为“渼陂”。南宋初年,梁氏一族因故从户县迁徙至庐陵,开基展土,扎根富水河畔。怀着对先祖的敬畏与怀念,梁氏先人为新村仍沿用祖居“渼陂”之名,以不忘出处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