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作者 郝亚南
发表于 2023年10月

2019年与2022年,教育部分别提出并颁布“新文科”四新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这意味着高校学科建设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着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机遇期。“新文科”戰略的启动和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将引起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远变革。本文将以对“新文科”与“新的学科专业目录”的思考为着眼点,探讨艺术学学科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坚定新发展理念,融入新的发展格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的发展路径。

一、“新文科”带来的新机遇

“新文科”的提出,其目的在于对原有文科的变革,打破局限,科学地进行学科和专业建设布局,形成人才培养梯队格局,扩大相关学科的优势,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提高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在学科建设中主动跟踪时代发展趋势,做好原有教学体系的升级。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各学科知识的融通与交叉,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知识体系和素养。新文科“新”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战略性特征即新文科的价值所在,创新性特征即新文科的属性特征,融合性即新文科的学科特征。

新文科的建设,尤其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创新,这既是新文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又是新文科建设中艺术学科需要适应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这一认识的起点,自然是对当今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所引发的思考。当今社会进入知识、文化、信息彼此交互与互联时代,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较以往更加密切,因之,学科边界被打破,传统的各自分离的学科体系逐渐向“跨界融合”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归属于人文学科的艺术学,其教研活动和人才培养必然面临着与未来社会及学科发展联姻的态势,带来新文科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也就是艺术学科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突破传统学科认知的局限,以变革、融合来体现艺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艺术学学科的新局面

2022年教育部颁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根据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对很多一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设置进行了调整并优化。纵观新调整的“专业目录”,专业学位发生重大变化,其中,艺术门类调整幅度最大。原有艺术门类中“风景园林学、医学技术、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几个原有的一级学科统一成为“艺术学”;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点,也调整为6个不同的专业学位类别[1]。这既是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律。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必将引起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变革。

(一)新局面之一:新增交叉学科门类

新版目录中学科门类呈现出多交叉的态势,新增了许多交叉的学科门类,之所以称之为交叉,是融合、交织、渗透的结果[2],而且是建立在原有的传统学科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调整对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创新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加快推进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