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与扎木聂弹唱的协作与舞台呈现
作者 鲍春静
发表于 2023年10月

中国是多民族融合的礼乐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乐文明历史。礼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自己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就像五十六朵花绽放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样。作为一名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从事钢琴艺术指导工作的老师,我有幸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各民族优秀音乐的文化元素。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乐器,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都塔尔和热瓦普、侗族的侗琵琶、藏族的扎木聂等。对于这些古老和传统的乐器与曲调的艺术探究和挖掘,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更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工作。

每一件乐器都可以和钢琴混搭,在音色和音域、风格和氛围上都可以有更丰富和多彩的舞台呈现与艺术创新。钢琴艺术指导与民族乐器的协作不仅让民族乐器大放异彩,更加有利于发扬和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在演奏民族乐曲的基础上进行多变的改编,创新各种乐器的组合,把音乐玩出新花样。这样不仅可以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呈现于舞台,还可以用于电影电视配乐,甚至可以用于游戏配乐,让民族音乐多元艺术展现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更加有益。

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藏族的扎木聂弹唱。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西部,以及云南迪庆、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等地也有藏族分部。藏族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包含典雅的宫廷乐舞噶尔、庄严的仪式乐舞羌姆以及活泼的民间歌舞堆谐等。本文旨在尝试探究伴着踢踏舞、弹着扎木聂的民间弹唱形式与钢琴协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扎木聂又被称为六弦琴,它是藏族的一种弹拨乐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被译为“美妙悦耳的声音”[1],它是民族歌舞堆谐、囊玛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扎木聂弹唱广泛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是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流传时间较长的弹唱艺术。2008年6月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申报下,藏族扎木聂弹唱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扎木聂弹唱常常伴随着藏族踢踏舞的展演,形成了一种歌舞乐一体化的表演艺术。

关于扎木聂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2]。一些神话传说中描述扎木聂在佛教祖师释迦牟尼时代,也就是距今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存在。古代文献中有“妙音天女升起于大海之中,手持扎木聂……”的描述。有很多学者根据藏文古文献中有松赞干布时期演奏扎木聂的记载,以此判断扎木聂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扎木聂是古时由印度时期传入西藏的乐器邓普阿(印度语)演变而成。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