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杭州亚运会上,汪顺获得了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游泳金牌,并打破亚洲纪录。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又获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我虽然叫‘顺’,但我的运动生涯并没有那么顺”,多年前汪顺曾这样形容自己。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信心满满的他却止步预赛;2014年仁川亚运会,他因发烧再次失利;2016年里约奥运会只拿到一枚铜牌,本应在赛场上璀璨发光的他似乎总是出师不利。最困难、最想放弃时,是画画“撑住”了他,让他身陷低谷时没有选择放弃,成为今天的“四金王”……
从画室意外走进游泳池
1994年2月11日,汪顺出生在宁波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体质较弱,4岁时,被父亲汪严守送去游泳馆学习游泳,锻炼身体。
第一次看见游泳池,汪顺根本不想下水,父亲趁他不注意一脚把他踹入泳池。扑腾了半天,他才抱着一个陌生人浮出水面。
相比游泳,汪顺更想去妈妈报的绘画班,因为他刚进绘画班就展露了傲人的天赋。不及桌子高的汪顺,拿笔的姿势都歪歪斜斜的,却能一下画出动、植物的精髓,每次画完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画的《小鸡》甚至被启蒙老师张红霞收藏起来。张红霞对汪顺期望很大,想着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在绘画上有所成就,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张红霞的想法发展。
2000年5月,宁波少体校教练罗瑞芬和汤能能去宁波商校幼儿园选苗子时,一眼就看中了双臂长度超过身高3厘米的汪顺,他们想让汪顺去体校练游泳。
父母很尊重汪顺,让他在绘画和游泳之中做选择。一面是擅长的绘画,另一面是有趣的游泳,小汪顺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放弃哪一样他都不舍得。直到有一天,他坐在画室里画画,却画出了一个戴着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的男孩,他才明白自己更希望能够不断前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当天晚上,汪顺就对父母说:“我要去体校练游泳。”
2001年,汪顺进入省队后,队医发现他有隐形骶裂,将他拒之门外。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在省队训练,汪顺毫不在意,并跟母亲说:“我不去训练了。”母亲问他:“那你想干什么?”“画画。”汪顺拿出画笔冲母亲比画了两下。母亲却告诉他:“不管什么爱好,想要成功,都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如果你坚持不住,那不管是画画还是游泳,你都做不好。”在母亲的坚持下,汪顺再次走进了游泳馆。后来,省队的教练金纪文发现汪顺的灵活性很好,便力排众议把他留下了。
来到省队,汪顺开始系统性的训练。他年纪小,基础差,训练时也常常开小差。想家的情绪更是让他无法专注在泳池上,考核成绩常常倒数。教练看他年纪小,也不呵斥他,只是让他面壁思过。每次汪顺对着墙,都用手指偷偷在墙上画画,以此来度过受罚的时间。
汪顺越来越想家,他哽咽着给母亲打电话:“我想回家,我不想留在省队。”听见儿子说想回家,母亲当时就赶到了队里。她把汪顺画的《领奖图》递给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是想拿冠军,就要比别人更努力,如果现在回家就再也走不上领奖台了。”汪顺看着手里的画,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每次想家了就拿出画笔来画画,画爸爸妈妈,画自己的家,用画画寄托思念之情。心情好了,汪顺开始认真训练,希望能够有所进步,有一天走向真正的领奖台。
汪顺的状态转变后,成绩进步很快。2005年,年仅11岁的汪顺在浙江省运动会中包揽了他所在的年龄段全部4枚金牌。2009年,他正式入选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以后,汪顺更爱画画了。只要没有训练,他就回宿舍架起画架画画。除了国画,他还尝试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等。他会把路上遇见的花、泳池里的水花、训练时用的器材画进自己的画里。
他画得最多的还是人物画,教练朱志根、师兄孙杨、同窗叶诗文都是他笔下的人物。调皮的时候,他还会画Q版人物画,送给教练和师兄弟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