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被演戏耽误的作家
作者 春野
发表于 2023年11月

2023年9月20日,张颂文凭借电影《不止不休》获得第一届金熊猫电影单元最佳男配角奖。47岁第一次獲此殊荣,张颂文十分开心,还专门发了去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的微博。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张颂文的微博写满了他对世界的观察,文笔细腻有感染力。其实,他的文章曾多次登上国内知名杂志,并且还曾被当作贵州的高考模考题,甚至连作家郑渊洁都说他是被表演耽误的作家……

孤独岁月 文字陪伴

1976年5月10日,张颂文出生在广东韶关新丰县,父亲常年在珠海工作,只有母亲一人在家照顾他。作为镇里有名的医生,母亲工作很忙,每次她出门看诊,就会给张颂文几本书让他慢慢看。

那时候,张颂文识字不多,《铁道游击队》《向阳院的故事》《白毛女》等连环画就是他的最爱,那里面有英雄有温情,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看完之后,张颂文还喜欢绘声绘色地讲给小朋友听。他会提前一晚想好自己要讲什么故事,第二天站在大树下讲给围坐在他身边的孩子们听。看着小伙伴们瞪大眼睛沉浸在他编织的故事世界里,张颂文很有成就感。偶尔,小朋友们想多听几个故事,还会把自己带的糖块、水果给他吃。张颂文最早就是从讲故事开始爱上写作的。

1987年,父亲转业回家,带着全家搬到了韶关生活。在韶关,张颂文度过了小学和初中,那是他记忆里最开心的一段日子。父母亲都在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高一时,母亲确诊了癌症,张颂文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天都塌了。他茫然无措地从学校跑到医院,看见母亲躺在病床上冲他笑,张颂文一下扑进母亲的怀抱痛哭起来。等张颂文哭了一阵,母亲才轻轻擦去他眼角的泪滴:“妈妈没事,你回学校好好学习。”临走的时候,母亲还给他几本书:“回去别想太多,心情烦闷的时候就看看书。”

张颂文捧着书,边哭边走。他并不知道怎样接受母亲患癌的事实。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是坐着发呆就是不由自主地流眼泪。周末时,他要去医院陪护,怕母亲看出自己伤心就带书去,难过流泪了就躲在一边假装看书。

回到学校,张颂文就拿出日记本,记录下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他害怕母亲突然离他而去,他要把母亲记在日记里,留在脑海里。渐渐地,写日记成了他宣泄情绪的窗口。一旦想起母亲的病情,他就写日记,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即使可以用写作安慰自己,张颂文还是担心母亲的身体,他试着读医书,打听一些民间土方,想用自己的方法找到神医医治母亲。一天,张颂文听邻居说邻县有气功大师曾经治好过癌症病人,救母心切的他也想带母亲去试试。怕对方是骗子,张颂文就先以写专访的名义探查情况,却意外了解到“大师”治好的病人活了三个月就去世了。他庆幸自己读了许多书,还爱写文章,否则不会想到假冒记者探访。如果真的贸然带母亲来尝试,也许会加速母亲病情的恶化。

尽管用尽了各种办法,张颂文还是没能留住母亲。母亲去世的当天,张颂文整个人都是蒙的,他没有眼泪,只是机械地按照父亲的指令做着事情。

第二天,张颂文看见母亲的床空了,才号啕大哭,他想起母亲跟他说过:“老天当然有瞎眼的时候,下一场雪,又盖上一层霜,但只要你熬得过去,当春天来的时候,雪会化成水,滋养你的土地……”以前,他只要想起这句话,总觉得什么都能熬过去,但是这一次,他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熬过去。他每天都在日记里书写着悲伤和对母亲的思念。

母亲的离世给了张颂文巨大的打击,他一蹶不振,成绩也迅速下滑,最终只考取了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那些日子,每当想起母亲,他都要大哭一场,为了解开心结,他不停地看书,从书里汲取力量度过痛苦的时光。他还写了很多怀念母亲的文章,把对母亲的思念化成文字记录下来。

1994年,张颂文从职高毕业后,开始做一些体力工作。他曾在汽水厂清洗汽水瓶,也曾在大排档当过服务员,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在印刷厂当工人。印刷厂有很多书,下班之后,他就在车间里熬夜看书、写作。一起上班的工友都笑话他是“不爱说话只会看书的书呆子”。

张颂文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是更加用功地看书,因为他知道,只有读书、写作才能让他的心安静下来。他想要不同的生活,就要在书里寻找答案。很快,他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旅游。

那天,张颂文照旧在下班后看书,看见了一本关于旅游的书。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