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美国人将它搬上了国徽和硬币。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年来白头海雕的日子并不好过,曾因数量太过稀少而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几年前已从名录中删除,但它仍然是重点保护动物。
早在18世纪,美国有近50万只白头海雕,但是到1963年,全球白头海雕仅剩468对。对此,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开始人工繁殖白头海雕。经过数十年的人为干预,白头海雕的数量才开始缓慢回升。
可是在1994年冬,短短50天内,就有29只白头海雕在美国德格雷湖周围意外死亡。一年后的冬天,在同一个地点,又有26只白头海雕非正常死亡。为了查明真相,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此项研究持续了近30年……
国鸟被悬赏射杀
1776年11月,乔治·华盛顿的战略失误导致美国在华盛顿堡攻城战中惨败,费城告急。华盛顿心里明白,一旦费城失守,几乎就等于宣告美国独立战争失败。军队士气低落,甚至军中部分将领发表了“是时候放弃革命”的言论。为了扭转局势,华盛顿决定在圣诞节当天偷袭特伦顿,为夺回新泽西做准备。
想要袭击特伦顿,就要渡过德拉瓦河,并且不让在河对岸驻扎的英军主力黑森雇佣兵团发觉。由于天气寒冷,无法直接渡河,华盛顿只好让人一路沿河寻找合适的渡河地点。他们在离特伦顿9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叫作迈康基的小渡口。华盛頓亲自探查了渡口,十分适合强渡。
出乎华盛顿意料的是,圣诞节的夜晚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后半夜更是大雪夹杂着冰雹,天气极其恶劣。同时出发的三路大军中有两路因风雪受阻,只有华盛顿带领着2400名精兵还在艰难前进。最难的不是风雨,而是在恶劣的天气下,他们根本找不到迈康基渡口。
眼看着突袭即将失败,华盛顿心急如焚。此时,他手下的一位将军提出:“我养了一只白头海雕,之前带它去侦察过迈康基渡口,它视力极佳,应该能在风雨中找到渡口。”华盛顿看着在空中盘旋的白头海雕,无奈之下只能让它试试。将军不过吹了个口哨,白头海雕立刻展翅在暴风雨中向前冲刺。华盛顿下令让全体士兵跟着白头海雕前进,终于在它的指引下,找到了渡口,开始艰难地渡河。
在白头海雕的帮助下,突袭十分成功,黑森兵团很快败下阵来,大陆军获得全面胜利。特伦顿战役也成了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战争的局势从此扭转。白头海雕居功至伟,自此成为军中传奇,开始出现在军旗上。
白头海雕在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很多士兵将其视为守护神。他们会把它的画像带在自己身上,以求获得庇佑。为了能让士兵们安心打仗,有些将领特意安排能工巧匠将白头海雕的图像绣在士兵的衣服上。
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中,美国政府决定成立国徽设计委员会,着手设计美国的国徽图案。之后的六年里,委员会先后三次递交了数十套方案,都未获得批准。独立战争结束后,国会议会秘书查理斯·汤姆逊负责挑选设计的最终方案。他走访士兵和民众,调查在大家心中什么最能代表美国精神。在调查中,他发现大家都认为白头海雕身上勇猛刚毅和无所畏惧的特征,与美国的民族精神相符。于是,他提出了将白头海雕搬上国徽的计划,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北美洲特有的白头海雕作为美国的国鸟和国徽图案的主体。
虽然贵为国鸟,但白头海雕不仅没有得到与身份相匹配的待遇,甚至差点灭绝。被列为国鸟时,白头海雕的数量有几十万只,但是随着建国后土地开发等人类活动,它的栖息地面积迅速缩小,数量锐减。
除此之外,白头海雕仗着自己有锋利的爪子和超强的视力,不停地和人类作对。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海上盘旋,看见渔民捕上来的大马哈鱼就俯冲下去,叼起就跑。它们不仅在海上抢鱼,还会捕食牧民的羊羔,甚至抢人类的孩子。人们对这些“飞车党”的行为,忍无可忍,为了保证自己的权益,便开始拿起武器射杀白头海雕。
1917年到1953年,阿拉斯加政府更是拿出奖金奖励捕杀白头海雕的人。射杀“掠夺者”还能领钱,人们的射杀行为变得更加疯狂,在此期间,有超过12.5万只白头海雕死于射杀。
白头海雕数量锐减,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