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战略,说《孙子》

追溯起来,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作为军事术语的战略,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没有战略思想的存在。诞生于公元前500多年的《孙子兵法》(亦称《孙子》),便是全世界最古老也最伟大的战略著作,所用“兵”“谋”“计”等都是具有战略含义的。如今,《孙子兵法》的思想和理念更是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西方国家,其影响力日益显著。就在近日举行的北京香山论坛上,这部古老的军事经典成为热议话题。
孙子所处的时代,是从春秋到战国的转型期。原有的晋楚二元体系逐渐瓦解成为多元体系。北面三家分晋,建立3个新国;南面也由于吴越的兴起,引发不断的战争。社会大转型时期,也是出现伟大战略思想家的时期。冯友兰先生对《孙子兵法》的评价:“它是古代一部优秀的兵书,也是一部出色的哲学著作。”诚如法国陆军上将、战略家博弗尔所说:“战略就是思想方法”,“战略也像所有一切人事一样,其中的支配和导引力量必须是理想,而那也就是把我们带入哲学的境界”。以色列战略学者克里费德说:“在所有一切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兵法》是最好的,而克莱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第二。”《孙子兵法》虽然很简短,却包含了极深的哲学思想,其所能应用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战争,可以推广到任何需要制定战略的领域。
《孙子兵法·始计篇》为十三篇之首,居领导全书的地位。《始计篇》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明确战略的重大决策,首先是对战争要保持极端慎重的态度,而不是轻易发动战争。“慎战”是对待战争的谨慎态度,是面对战争风险时强大的心理准备与精密的国力评估、规划。在审慎考虑的同时,还要精密的计算、计划、分析和评估战争。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3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