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鳐:用鼻子“看”世界的怪鱼
作者 马晓惠
发表于 2023年11月

锯鳐:躺在海底的奇怪“大锯子”

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浅水区,人们有时会发现水底躺着一把奇怪的“大锯子”。当人们好奇去捡时,往往会被忽然蹿起的怪鱼吓一跳,甚至还会被“大锯子”割伤。所幸“大锯子”并没有毒,只需休养几天伤口就能痊愈。

而这些头顶“大锯子”、喜欢潜伏在海底泥沙中的扁平怪鱼,就是锯鳐。它们的吻部细长,长度有体长的三分之一,两侧还长满了锋利的“牙齿”,乍一看活像一把大锯子。它们也因此得名。吻部两侧的“牙齿”虽然长得像牙齿,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鳞片。由于这些“牙齿”长在吻部,所以被称为“吻齿”。

人们一直认为锯鳐是性格温驯、行动迟缓的海底觅食者。直到科学家用摄像设备捕捉到锯鳐攻击鱼群的凶残画面,这种错误的印象才得以纠正。

遇到鱼群,锯鳐往往会冲进去,以每秒数次的频率发动横向攻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锯鳐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鱼群的密度很高,锯鳐一次出手就能击伤、击昏或杀死多个猎物,效率那是相当高。而在如此快速的攻击下,锯鳐的“大锯子”不仅能刺穿猎物,还能将猎物切成两半!等猎物失去抵抗能力后,锯鳐就不慌不忙地开启进食模式。

锯鳐:用鼻子才能“看清”猎物

锯鳐喜欢用“大锯子”搅动海底的泥沙,以此将猎物从泥沙中驱赶出来。

本文刊登于《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