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芯片“权游”,无视规律者必输
作者 向治霖
发表于 2023年11月
2023年10月4日,日本東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在软银年度世界大会上发表讲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句中国古训,讲的是好事坏事并非一定,它们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虽然道理玄之又玄,但今年66岁的日本投资人孙正义,想必是很能体会。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经在投资界号称“冒险大王”的孙正义,近年来跌下神坛。由于连连投资失利,他欠下数十亿美元的个人债务。曾被他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创业公司WeWork,更是在今年11月在美国申请破产,这意味着孙正义此前的100亿美元“打了水漂”。

要填上这些亏空,孙正义不得不变卖他的优质资产。孙正义在阿里巴巴所持的30%的股份已经被套现归零,他还一直在筹谋将软银旗下的ARM公司打包出售。

ARM,一家在芯片设计领域以出售IP(知识产权)为盈利模式的公司,于2016年被孙正义以320亿美元的天价购得。

ARM的“R”是RISC的缩写,意思是“精简指令集”。而指令集可以被看作一种“机器语言”,人们通过它,才能清楚地告诉机器该做什么。当今我们使用的任何一款电子产品,其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指令集的。

而ARM的确是一个优质资产,因为在移动电子设备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等,有99%都是采用的ARM架构的指令集。这是典型的“一家独大”。

将这样一张“王牌”的出手,毫不意外地,所有与芯片相关公司都表态了,几乎没有表示认可的声音。

交易的意愿一宣布,立刻有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等加入审查,2021年12月,美国FTC甚至提起诉讼阻止交易。在孙正义放弃之前,一众巨头高管持续地炮轰这场交易,积极地游说政府阻止它的发生。

结果是,期盼“断指求生”的孙正义,只好铩羽而归。

但是今年,孙正义该庆幸他没有卖出ARM了。

2023年9月,ARM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仅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也是美股市场近16个月最大规模的IPO。交易日当天,ARM股价一路狂飙超过20%,软银所持的Arm股票价值增加了约120亿美元。

有趣的是,认购ARM最积极的,是当初的“反对派”们:苹果、谷歌、AMD、台积电……

孙正义这场冰与火的经历,暴露出半导体或说芯片产业的复杂结构。它关乎技术力量,也牵扯商业利益。自半导体元器件诞生的70多年来,产业链的迁徙,拉出了近乎整个地球的版图,权力关系因此盘根错节,根本没有单一的可追溯的脉络。

最近几年,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提高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复杂程度,但国家意志显然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大的因素。孙正义的例子至少说明了,半导体产业中的权力游戏,并不只是在“科技战”的叙事中才成立。

软件也硬核

孙正义原计划是将ARM以400亿美元卖给英伟达,可是,各方为什么要禁止这场交易?

过程中,英国、欧盟、美国以及中国等有关政府部门,都表达了对交易的担忧,这是其他产业政策中难以见到的一幕:各方的理念与利益关切均不相同,但就此一件事,意见相当默契。

先抛开国家意志,其实企业中的“反对派”英特尔、苹果、台积电,分别代表了3种主流的半导体生产模式。因此,三家公司的反对,也可以看作是半导体产业界主流的排斥。

三家公司,三种模式,区别在于对芯片生产流程中最关键的“设计”与“制造”的取舍。苹果是无厂半导体公司(Fabless),只设计,不制造。台积电反过来,是代工厂模式(Foundry),只制造,不设计。

半导体历史最久远的英特尔,表示“我全都要”。它同时拥有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的全部生产流程能力,这种模式叫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回到ARM公司,它既不设计芯片,也不制造芯片,业务上跟三家公司没有直接的关系,又何来恩怨?

互联网和半导体一直处于快节奏的技术迭代中,颠覆性或破坏性的新技术往往成为通吃的赢家,反过来,凭资历取胜的情况却很少见。

“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同行。”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互联网行业,也适用于半导体产业。这大概是因为,互联网和半导体一直处于快节奏的技术迭代中,颠覆性或破坏性的新技术往往成为通吃的赢家,反过来,凭资历取胜的情况却很少见。

英特尔尤其懂得这一点。

上世纪70年代,人们还没有选好哪一门“机器语言”为主流,因此,几大研发指令集的公司分庭抗礼,而英特尔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摩托罗拉。指令集的性能好坏,在于它的可编程性、算法、读取速度、功耗等等表现,英特尔与摩托罗拉“卷”在其中,并没有决出高下。

“转折点”是非指令集的公司带来的。1975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PC),选择搭载了英特尔8080芯片,随芯片“赠送”出英特尔的指令集—x86架构。自此,随着硬件升级与个人电脑的普及,x86成为个人电脑上默认使用的架构。时至今日,x86仍是个人电脑市场的绝对主流,是英特尔一道固若金汤的护城河。

如前文所述,ARM也是一家指令集公司,它的突围过程,是数字科技领域“弱胜强”的一个经典案例。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在一些电脑之外的小型电子设备上,x86这样的“复杂指令集”显露缺点,它往往成本高、体积大、功耗高(表现为续航短、容易发热),与之对应的精简指令集出现了,ARM是其中之一。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