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新机Mate 60 Pro的横空出世,对于全世界关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人而言,都是一颗重磅炸弹。
在美国近几年的不断打压下,华为竟还是做出了具备5G通信性能的设备。华为新机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显然引发了美国的自我怀疑,是不是美国出口管制的能力已经走向失败?还是说美国的策略在某些方面存在纰漏?
在大量的猜测之中,华为始终保持沉默,因而让麒麟9000s成为了半导体领域的一团疑云。但无论如何,它的面世是华为在困境之中向外界传达出的一线曙光。它向世人证实,华为不会轻易屈服,哪怕步履蹒跚,他们仍然在向前挺进。
纵观美国自2017年以来的策略转向,人们不难发现,隐藏在美国“长臂管辖”策略背后的是一颗饱含恐惧的心。享受了几十年的行业垄断之后,美国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中国的冲击。
作为领跑全球5G技术的中国企业,华为成为美国的首要打击对象。芯片生产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化,的确为华为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危机,但华为Mate 60 Pro的面世是绝境逢生,显示出了华为的韧性。
来自华为的“威胁”
上世纪90年代,在错失半导体工业发展头30年的黄金机遇后,中国东南沿海紧邻香港的小渔村里,改革开放的脉搏终于开始跳动。
在1985年和1987年,中兴和华为相继于深圳创立。彼时在科技方面领跑全球的美国怎么也没想到,30年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种子企业,竟成长为研发实力足以与之匹敌的科技巨头。
当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扎尼奇于2015年同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会面时,他眼中流露出的“明显的恐惧感”引发了美国政府的警惕。
作为美国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重要代表,英特尔对于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半导体补贴行为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性。他们认为,在这片芯片客户富集的巨型市场上,政府对于半导体上游企业大规模扶持的努力,终将演化为冲击美国霸主地位的制胜战略。
克扎尼奇眼中的恐惧其来有自,而这恐惧尤其来自中国的科技巨兽—华为。
正是在201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即eMBB、uRLLC、mMTC,5G发展的市场化大幕正式拉开。
根据ITU确定的5G关键性能指标,5G的峰值速率相较于4G将提升10倍以上,基于该指标,人类将有能力实现一个科幻电影般的未来。
在极高速率的网络支持下,成本变得更低的AR与VR将进入寻常百姓家,沉浸式游戏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大型体育比赛可以进行流畅的高清直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5G将不断激发人类新的想象,无人驾驶、远程外科手术、电磁频谱相关领域会迅疾地发展。
毋庸置疑地,5G将引领重大的技术革命,它是21世纪的一个制胜点,谁率先掌握5G,谁就有权力定义未来。
而芯片,就是5G技术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所有梦想的发端。
彼时放眼全球,在通信芯片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与中兴同年成立的美国公司高通。
毋庸置疑地,5G将引领重大的技术革命,它是21世纪的一个制胜点,谁率先掌握5G,谁就有权力定义未来。
早在2007年,高通就已经超越德州仪器,成为“全球第一大无线芯片供应商”。因此,在5G的发展中,高通也具有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时至今日,一直试图自主研发5G芯片以摆脱对高通依赖的苹果公司,也仍然处于被高通“卡脖子”的困境中。
但在2016年11月18日,致力于为全球通信系统制定通用技术规范的3GPP机构,于美国内华达州举办了它的第87次会议。这场会议的重要结果是确定了5G中eMBB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
方案的可选项共有三种,分别为美国高通公司提交的LDPC方案,欧洲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提交的Turbo方案,以及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头羊华为公司提交的Polar方案。
最终,高通的LDPC毫无悬念地成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华为的Polar也成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
在5G领域,信道编码是绝对核心的技术之一,信道编码方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网络覆盖以及用户的传输速率。而数据信道与控制信道,可以被分别理解为城市的行车道路和交通控制系统,二者均是信道编码的要塞。
谁的方案能在3GPP的会议中经投票胜出,谁就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游戏的头号玩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华为出其不意地攻破了高通严密垄断的技术堡垒。崛起的中国势力,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成为了挑战者,开始与美国的芯片龙头展开巅峰对决。
2017年,华为在全球通信基站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27.9%,排名世界第一。也就是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这一年,华为申请了国际专利4024项,排名世界第一。
在5G的发展中,华为也成为领跑全球的企业。
2018年,华为发布了业界唯一基于3GPP标准的5G端到端产品和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