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战争,谁能笑到最后?
作者 何子维
发表于 2023年11月
2023年9月6日,国际半导体展会在中国台湾举办,演示装置吸引参会者观看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从芯片到生产芯片的设备,美国粗暴地升级出口管制,再次将全球供应链搅动得不安宁。

但在地缘政治的干扰越来越大的当下,中国决心去拼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决心在芯片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已是既定事实。

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芯片战争,注定会在博弈中前进。而与此同时,我们数十亿人的命运在不知不觉间被裹挟其中。

这个时候,庞杂又充满谬误的信息让人无处可躲,一次回归常识的阅读与对话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战略咨询专家,余盛先后提供了《芯片战争》《芯片浪潮》两本热门且高分的科普读物,让人们看到了伟大企业驱动经济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相比企业的潮起潮落、相比全球经济体在芯片产业上的合纵连横,余盛向南风窗讲述的,还有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中,中国如何自力更生,中国如何赢。

余盛强调,自力更生绝非孤军作战,要坚持技术突围,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芯片企业建立朋友圈,积极开展互利双赢的合作。

现状、差距与换道超车

南风窗:由于美国的围堵,近几年,中国人开始大量接触芯片相关信息,但多数人对该产业仍缺乏认知,尤其对一个问题的不解比较突出:中国芯片产业和世界一流水平还差多远?

余盛:可以从几个标志性方面观察中国芯片的发展情况。首先,看芯片的制程工艺。目前,台积电宣布在2022年实现了3纳米工艺,国产最先进的是华为Mate 60 Pro搭载的7纳米的麒麟9000S芯片,但与3纳米还有至少两代的差距。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芯片制程是由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光刻机决定的。荷兰的阿斯麦在高端光刻机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其系统目前可以支持3纳米乃至更先进的芯片的生产。国产光刻机已能制造90纳米的芯片,最新的消息说正在解决28纳米。那么,单看光刻机,差距就更显而易见了。至于说国产能做出7纳米的芯片,事实上,里面的设备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

南风窗:不过,在芯片领域,差距的缩小与拉大,是无时无刻变化的。

余盛:没错,芯片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就像人的心情一样,今天与明天都不尽相同。有一个动态角度可以帮助观察。

国内芯片的发展总体趋于保密,真的东西放在台面上,就会引起美国的注意、制裁。反过来讲,美国现在对中国制裁什么,就能判断我们现在的水平。

美国是一个商业与政治关系十分紧密的国家,它对中国的芯片制裁反应很快:中国已经突破了的、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那些盯着中国的竞争对手就会马上督促美国政府对相关技术进行开放;中国做不出来的,才会制裁。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