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对李佳琦直播间的“打假”,让一个长期存在的暴利行业再现于公众视野。
这位超级主播在9月底的直播间,少有地激情推介和田玉饰品。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和田玉的1000多条“诉状”中,写尽了买玉的人们吃到的苦头。首先是一不小心就踩坑的假货。花大几千买的和田玉,回家交给其他鉴定机构验,就是“大理石手镯,商家还拒不承认”。接着是各种货不对板、虚假宣传、拒不退还……
“水很深。”两位和田玉卖家都这么告诉南风窗。
10月25日,职业打假人王海曝光了其中的一宗“不如意”。在河南工作的范生,在李佳琦直播间买下了十几条和田玉项链,花费5000多元。结果,他将项链拿去NGTC(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得出结果,这是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项链。
不是“和田玉”。
品牌方“鸳鸯金楼”随后两次反驳。他们说,项链通过多家国内权威机构的玉石质检机构的复检,为符合标准的正规产品。“但对方(王海一方)企图用个人媒体引导消费者误解国家授权正规质检机构。”
两方各执一词,究竟谁对?一个当下多数专家认可的结论是,争议的双方各有道理,但依然很难说品牌方卖的是假货。
这背后,是玉石行业的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价格不透明的非标品、多样的国家标准,还有在市场唾手可得的珠宝鉴定证书。
种种因素加重了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的疑惑:那么多和田玉项链,真的还是假的?
多重国标
一切要回归到和田玉的定义了。
这是国家和田玉检验中心首席鉴定师李新岭的看法。他在新疆从业25年,跑遍全国的矿山,为的是揭开和田玉的神秘面纱。
这是一种天然吸引中国人的矿石,最早在新疆的昆仑山脉处被发现。在许多纪录片里,挖掘和田玉并非惊喜满满的过程,相反,残酷的山地地形与缺氧的高海拔地区,遇上黄沙漫天的气候,里面的人被折磨得够呛。
在新疆研究了多年和田玉,这些年,李新岭都在推动制定行业标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究竟什么是和田玉?
“和田玉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广州的玉石商家婷姐说。她有一口浑圆的北方话,因为卖珠宝,2023年千里走单骑,抵达靠近珠宝批发市场源头的南方一省会。
每个白天,她穿着新中式上衣,打开摄像头,与“姐妹们”聊天,语气缓慢地卖货。一条和田玉手链670,角梳99……她告诉南风窗,和田玉远没有人们印象中的名贵。
“和田玉不是限定于新疆产地的玉,韩料、俄罗斯料、青海料都是和田玉。” 因此,婷姐说,“价格区间挺大的。”
对产地的要求拓宽了以后,和田玉变成了与翡翠相对的一种类别。后者是硬玉,越晶莹剔透价格越高。和田玉为软玉,以玉质细密、质感温润为特色。
热爱和田玉的玉石雕艺术大师黄振国持同样的看法。他回忆,近20年来,随着国家标准几次推出,和田玉的范围越变越大。
“和田玉有产地之分,还有籽料、山料之分。”黄振国说。籽料是公认的上好和田玉的矿物形态,常在河流下游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