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关系翻开新的一页
作者 庞海尘
发表于 2023年11月
2023年11月7日,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欢迎仪式

11月4日晚,上海虹桥机场灯光闪烁,在夜空中迎风飘扬的红色与蓝色旗帜预示着到访来客的不同寻常。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缓缓走出机舱门时,对于中澳两国来说,这一刻都意义非凡。毕竟,距离上一次澳大利亚总理专机落地上海,已过去7年。

在这7年间,中澳关系曾一度降至冰点。其间不乏回暖迹象的出现,但两国关系从未真正重回正轨。此次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可以被视作承载双方共同期待,进一步重塑两国关系的重要契机。

2022年阿尔巴尼斯的上台被外界视为中澳关系转折的一个节点。与直接致使中澳关系交恶的前任联盟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不同,阿尔巴尼斯所属的工党在对华问题上,更加冷静与克制。此前,被视为“知华派”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以及被称为“澳中建交之父”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均来自工党。

然而,多党制下政党轮替带来的变化只是表面原因,澳大利亚对华态度的转变有着更深层次的解释方式。在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对于一个想要借此抬升自身战略价值,但又不想引火上身的中等强国来说,它的发展有赖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借助极高的外交技巧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处理好中澳关系,是思考如何与美国及其盟友体系实现和平共处的重要切入口。“全球南方”国家固然重要,然而,如何避免与美西方国家陷入“零和博弈”陷阱,也是中国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一层面,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样本—属于西方文化圈,但地处亚太。

并非一蹴而就

从中澳两国陷入贸易争端,中澳高级别对话被迫中断,到阿尔巴尼斯访华,中间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中澳关系曾一度陷入政冷经冷的局面之中。自特恩布尔担任澳大利亚总理以来,中澳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开始公开化。他的继任者,同样来自自由党的莫里森,也并未在“反华”问题上有所收敛,频繁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在国内选举问题上炒作“中国干涉论”。在美国提出“印太战略”提出后,作为“五眼联盟”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在对美配合上有时表现得比日本、韩国还要积极。

对于中澳关系来说,澳大利亚态度的转变是导致双方关系遇冷的主要原因。其中,中澳世贸争端案的激化,更是使向来被视为中澳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合作出现动摇。

中澳经济结构互补性强,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这在世界贸易中并不多见。中国长期以来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中澳关系破裂需要承受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觑。

中国从不排斥与澳大利亚修复关系。澳大利亚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中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之一。去年中国购买的11亿吨铁矿石中,65%来自澳大利亚。与此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改善中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打造成外交开新局的“标杆”,缓解美国及其盟友联合遏华的压力。

能走到“破冰”这一步,中澳两国有共同期许。当工党籍的阿尔巴尼斯上台时,这种期许有了落地的契机。

在2022年澳大利亚大选时,中国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