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哈马斯,谁的噩梦?
作者 谢奕秋
发表于 2023年11月
2023年11月6日,加沙地带,一名以色列士兵在阵地上检查炮弹

盘桓多日后,以色列地面部队10月27日攻入加沙地带,并开始缓慢向哈马斯势力的中心—加沙城推进。以色列宣称,其目标是摧毁哈马斯在加沙的军事和管治力量,同时将被劫走的约240名人质带回家园。

在加沙城围捕哈马斯“二号人物”叶海亚·辛瓦尔之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多次表示,在所有人质返回之前不会出现“临时停火”。但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1月3日再度访以之后,以军开辟了一条供加沙城平民南下逃生的通道,只是受到哈马斯炮火和狙击手的阻拦,实际效果不彰,直到以军挺进加沙城并包围多家医院,南下人群才渐成洪流。

如今,在仍有大量平民滞留的加沙城“划片清理”,以军明白欲速则不达,甚至可能要花一年时间;以色列政客则担心夜长梦多:面临明年大选压力的拜登政府可能撤回支持,以色列的战时内阁保不齐中途垮台。

非典型地道战

加沙地带沿着地中海东岸,在南北方向绵延约40公里,本身并不大,但以色列官员估计加沙地带有1300条隧道,构成世界上最复杂的地下网络之一。大多数隧道很窄,对于矮个子来说几乎不够高,但有些隧道宽度足以容纳小型车辆,甚至配有电车轨道,被称为“加沙地铁”。

除了人员宿舍和通道,哈马斯所挖掘的巨大地下迷宫,还留出物资储藏室和专门的逃生路线。许多隧道可能都埋有诱杀装置。哈马斯领导层强调,这些隧道仅供武装分子使用,不适合作为民用防空洞。以色列的军事合同,通常禁止正规地面部队(特种部队除外)进入隧道,因为被杀或被俘的可能性太高。

这一次以色列有备而来,依靠探地雷达、机器人、AI工兵队、海绵炸弹(释放出迅速膨胀和硬化的泡沫,堵塞或封闭隧道入口)、麻醉气体,还有钻地弹、精确制导炸弹、温压武器等,有时一天就可以“摧毁”150条隧道。在缴获隧道详图和哈马斯作战指令后,以军的行动更有的放矢。

不过,人质可能被关在地下迷宫中,这让以军投鼠忌器。被哈马斯释放的83岁妇女约切维德·利夫什茨回忆说,巴勒斯坦枪手用一辆摩托车将她带走,“直到我们到达隧道”,之后“在潮湿的地下走了几公里”,“到达了一个大房间,里面聚集了大约25个人”。

在早些年的战斗中,以军会使用烟雾弹探查哈马斯隧道的通风井,然后使用装甲挖掘机、装甲推土机和炸药摧毁隧道。有时候,以军向某处隧道投掷烟雾弹,看到的不是一两个通风井冒烟,而是数十个通风井冒烟,可见隧道网络的复杂程度。

这些隧道的历史并不久远。在加沙,挖水井用于农业的古老做法,在1980年代之后被用来挖掘通往埃及的隧道,以便运进化肥、牲畜、电子产品、水泥,甚至拆解的奔驰轿车。后来,哈马斯大肆挖掘走私武器的隧道,使得隧道的总长度接近500公里。其中安放了哈马斯的指挥控制中心、军械库、食品和燃料仓库,乃至制造火箭的地下工厂。

为了防止隧道的渗透,以色列花费巨资,在加沙周边修建了一堵坚硬的“障碍墙”。这是一种地下盾牌,它部署了地面传感器来监听铲土的声音、寻找空洞。挑战在于,这些“地理电话”在喧闹的环境中就不太有效了。

2014年,在对加沙的一次持续50多天的大规模地面进攻中,以色列军方报告称,它摧毁了32条隧道,其中14条隧道进入以色列境内,可用于发动“偷袭”。当时,以军满足于摧毁通往以色列的隧道,并没有深入加沙地带。

在震惊世界的10月7日突袭期间,哈马斯敢死队并没有依靠隧道进入以色列,而是相对轻松地穿过以色列的墙壁、护堤和栅栏线。

无论是否采纳“海水淹隧道”之策,以军“拆楼+填坑”工程的难点,都不在于频遭袭扰的地道战本身,而在于疏散加沙北部的平民、撤离加沙地带的数千外国人、解救多国人质。

隧道不是哈马斯进攻的利器,却是其防守本土的趁手工具。一个可参照的对象是马里乌波尔保卫战。乌军利用亚速钢铁厂底下的密集隧道,坚守了86天,使得该城成为乌克兰抵抗运动的象征。而加沙的隧道系统更为庞大,物资储备足够哈马斯坚持“四五个月”,而且各个子系统之间可实现封闭(封死)和开启(实时开挖)的灵活转换。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