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雨杭博士:寻找最优解

在中国,即便年轻如90后,也并非天然的互联网原住民。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都不普及的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在某个学期新设的一门计算机课,是许多人关于电脑的初启蒙。
当各地小学生还在学习键盘打字的时候,当时才小学三年级的马雨杭也通过学校组织的兴趣班,接触到了算法设计—这样的课程,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
“回想起来的话,初学算法设计的时候,让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可能是第一次用算法实现走迷宫和下棋,让我切实感觉到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和更习惯出入网吧、讨论游戏、“挂QQ”升级的同龄人不太一样,马雨杭不但对算法设计兴趣更浓厚,也很早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并在中学时获得过全国信息学竞赛一等奖,这个沉甸甸的奖牌,成为了马雨杭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敲门砖,并在“不确定性下的最优决策问题”上,找到了个人的研究方向。
就这样,命运的齿轮不经意地转动起来,尽管前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马雨杭始终在清晰的兴趣下,持续“优化”着眼下的选择。
科研需“有用”
十余年前的天才少女,如今已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运筹学博士学位,深耕在当下最前沿的无人驾驶领域。在马雨杭博士看来,科研的出发点总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那一刹那的满足感,就是科研对我的意义”。谈及为何选择不确定性下的最优决策问题,马雨杭博士认为,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看待成不确定性下的决策优化问题, 因此这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马雨杭读博期间操刀的项目之一,是关于电商产品推荐和动态定价的应用。“当时感到很惊讶,读到大部分文献对顾客不确定性行为进行建模时,总是假设他们会看完网页上的所有产品再做出购买决定”。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