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起江苏扬州的长江岸畔,北至天津,东抵胶东半岛,南水北调东线,宛如清水长廊,润苏北,济齐鲁。
这是一条通江连河的水脉。一路牵手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缀连起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南水北调东线打通长江水北调大动脉,夯实国家水网主骨架。
这是一条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东线与京杭大运河同行北上。通水系、增水深、拓航道,古老运河,千帆竞渡,“黄金水道”含金量更高。
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至今,10年来,南水北调东线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利部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不断扩大工程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10年来,长江水入鲁61.4亿立方米
“南水”入村,苦水村告别了苦咸水。“水垢少,口感绵,好水熬出的米粥又稠又香。”山东省夏津县北城街道苦水村村民王家国说。
夏津县地处引黄工程末端,地表水少,地下水苦,用水曾是大难题。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长江水来到夏津县。“县里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铺设50多万米管道,让家家户户喝上长江水。”夏津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王明军介绍。
从城乡居民饮水到工农业生产用水,南水北调东线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长江水成了“振兴水”“幸福水”。


乡村产业有奔头。曾经,水是苦咸水,地是盐碱地,一亩地粮食产量只有四五百斤。苦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宪宝说,清淤泥、开沟渠、挖排碱沟,用清水浇地,盐碱地得到有效治理。村里种起油葵,每年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企业用水有保障。“供水稳定,水质优良,我们发展底气更足。”夏津县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水处理中心经理助理马宗鹏说。长江水有力支撑当地纺织服装、生态环保、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是发展“保障线”。中國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魏军国介绍,江苏形成双线输水格局,实现江淮联调。在山东,调引长江水的渠道与胶东半岛供水干渠相互联通,构筑“T”形骨干水网。多水源协同配置,供水保障能力更强,10年来累计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受水区内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