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参加一个有关科技创新与科技文化建设的座谈会时,作为人文学者的我提出一个观点: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文化建设必须重视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创新离不开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换言之,理工科要发展与创新,必须重视文科并与之交叉融合。没有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介入,科学技术难以创新与发展。
认识误区
在我国,“重理轻文”的观念由来已久。虽然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但仍无法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在追求国际一流科技成果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科技获得了更多的经费支持与更多的资源,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所能获得的资源与科技领域不在一个层面上,无法相提并论。
当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在情理之中。同时,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即所谓的“文科”)则给人“无用”之感。由此,人们愈加推崇科技发展,不是把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放在第二位,就是认为科技完全可以不顾后者也能很好发展。
这一点从一个常见现象便可证实——国内特别重视科技类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近20年来,不少科技大学,或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新型大学成立,其非常重视各种先进科技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完全无视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不少大学都声称以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和麻省理工学院(MIT)为目标,追求高精尖的科技领域,力争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一流大学。对此建设思路,我曾多次直言其存在问题。因为无论是MIT还是Caltech,其文科都非常强大,且给科技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MIT与Caltech的现实经验
从排名看,依据《泰晤士高等教育》“艺术与人文学科”的排名,从2018年至今年的2024年年度排名,美国斯坦福大学连续7年都名列第一。而MIT除2020年位列第四外,其余年份都屈居第二名。如果说斯坦福大学虽然理工学科强大,但毕竟属综合性大學,所以其文科同样声名远播不太让人意外的话,MIT则完全是理工类大学,其文科如此强大并不为人所知。
从课程看,MIT的人文社科学院(简称为SHASS)在国际研究、语言学、比较媒体研究、经济学、文学等13个学术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世界公认的最好的课程。
从学时看,MIT的本科生都要学习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学校明确指出,人文学院的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是MIT使命的核心所在。为此,所有MIT的本科生都要花大量时间在文学、语言、经济学、音乐、政治学等学科上。事实上,他们至少要上8门这样的课程——这占据其总课时的25%。
总体上看,在MIT,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并行发展,从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更带动了跨学科的创新发展。
加州理工学院同样设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该校鼓励在研究中承担风险——这被认为是科技新发现的关键所在。该校以教学与前沿研究的结合而著称,确保学生能参与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
该校重视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人文学科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其学科的技艺,处理复杂的原始资料,并学会有说服力地论证相应观点。在课堂上,学生要讨论当代问题。经济学家利用真实世界的数据洞察人类行为,并为政策设计提供信息。哲学教授讲授批评性思维能力技巧与伦理道德之于社会的重要价值。这些因素表明,加州理工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该校在研究和教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