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恐龙蛋并非“软壳蛋”

最早的恐龙蛋是“硬壳蛋”还是“软壳蛋”?202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诺雷尔等学者在《自然》发文称,恐龙的共同祖先所产的蛋是“软壳蛋”。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贵州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共同完成了一项研究。其结果表明,最早的恐龙蛋既不是“硬壳蛋”,也不是“软壳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革质蛋”。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恐龙家族又“添丁”
我国科研团队的这篇论文报道了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的早侏罗世(约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该恐龙化石群发现于1999年,由贵州省博物馆、平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2016年,贵州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该材料进行了详细研究。
“平坝恐龙化石群包括至少3个成年个体和5窝恐龙蛋化石,多数恐龙蛋处于胚胎发育晚期阶段,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蛋和成体保存在一起’的恐龙化石。其中的恐龙蛋保存有迄今发现最早的较完整蛋壳结构,为研究恐龙蛋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说。
新发现的恐龙化石产自自流井组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中,生活在约1.9亿年前,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蜥脚型类恐龙。平坝恐龙化石保存有较完整的头骨和头后骨骼材料,具有不同于其他蜥脚型类恐龙的独有特征组合,研究人员据此建立了一新属种——守护黔龙。这也是贵州省首次正式命名的恐龙。
“黔”指贵州省,“守护”意指该恐龙成体与胚胎关联保存,可能具有照顾后代的行为。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大观园》2023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