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筛查、科学治疗同等重要 等
发表于 2023年12月

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筛查、科学治疗同等重要

目前,我国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数据,到2025年,我国IBD患者人数将突破150万。IBD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概率很高,而肠癌又是导致IB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IBD又被称为“亚肠癌”。

IBD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一旦患上,基本会伴随终身,随时有癌变的风险。此外,IBD患者因病痛带来的压力,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青少年儿童若患上IBD,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延缓,家长也要引起重视。

专家评  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邹多武教授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IBD很重要,患者应多吃健康食品,尽量避免易引发“三高”的食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好心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管理。

我国科学家解开肿瘤患者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谜团

《自然·免疫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肿瘤患者血液异常的重要研究成果。经过3年探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团队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团队,解开了肿瘤患者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谜团。

他们发现,肿瘤细胞释放的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通过血液循环,被骨髓中的巨核红系祖细胞所摄取,进而激活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使得巨核红系祖细胞分化失衡,更多偏向巨核细胞,减少红系分化,从而导致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加。芳香烃受体是肿瘤免疫中的一个关键分子,目前,针对芳香烃受体的多个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专家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黄波表示,这项研究工作阐明了芳香烃受体是导致肿瘤相关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链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雷海潮在会上介绍,为期3年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医院和广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链条、全覆盖、全程式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1—9月份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1.1亿,比2019年同期增长12.4%,比2022年同期增长6%;1—9月份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达到2.2亿,比2019年同期增长16.7%,比2022年同期增加18.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公益性为导向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立医院在人才、技术、学科和管理等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以专科建设为重点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

专家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王斌表示,通过加强全科、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组织城市医院和退休医师支援帮扶基层等措施,基层医疗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

目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省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也在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平台的联通全覆盖。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依托平台,各地通过办好“一件事联办”等关键小事,取得了信息便民惠民的良好效果。

专家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从今年起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来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