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老年心力衰竭的“伪装”

步入老年后,由于全身各系统脏器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上多种疾病并存,彼此相互干扰,使得老年人心力衰竭症状多不典型,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令人捉摸不定。症状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正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心力衰竭早期,有的患者甚至会毫无症状或仅感觉疲劳,对此认识不足,会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心力衰竭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进行合理干预、及早治疗,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与威胁。
什么是老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下降问题,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受到心力衰竭问题的影响,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基于此,其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身体组织和各个脏器的相应需求,继而对患者身体代谢造成了极大影响。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纳差、腹胀、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夜间憋醒、活动耐力下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预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心力衰竭不能得到合理控制,则其预后较差,须反复急诊抢救甚至住院治疗,死亡率明显提高。
老年心力衰竭的常见“伪装”
1.呼吸功能受限
在临床过程中,部分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最初可出现胸闷、气短、频繁咳嗽、咳稀薄泡沫痰等症状。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容易将其与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混淆。对此,心力衰竭同样会导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呼吸功能受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