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徐惠芳 武漢市中医医院综合药学部主任药师,武汉中青年中医名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武汉市中药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从事中药专业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药饮片制用技术的研究,在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鉴别、药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 剑 武汉市中医医院综合药学部主管中药师,武汉市中医医院综合药学部教学秘书。武汉市中药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处方点评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青年委员。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完成论文6篇,参与课题4项,参编著作5部。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不可磨灭的瑰宝。中医药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并不苍老。它仍然在中国大地乃至世界舞台上焕发着无穷魅力。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味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既能治病又好吃、好用的中草药。
▎不神秘的“仙草”
茯苓是一种原产自我国的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树根上,最初,被取名为“伏灵”。“伏”字体现了它深埋于松树根下土里的生长习性,在古人看来,松树极具灵性,同松共生共存的茯苓,自然也是灵气的凝集,甚至将其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一。
《本草纲目》中载有“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一说,表明茯苓作为中药已有很长历史。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日常被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与其他祛湿药不同,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是通过健脾肺功能而达到的。茯苓伏藏土中而生,禀土气至厚,故能培补脾土、健脾益气。如果人体内水湿泛滥,阳气出不来,人就容易得病。而茯苓正好可以把人体多余、乱窜的水湿吸走,利于身体恢复健康。除了健脾祛湿,茯苓还能宁心安神,治疗缓解与神志有关的症状,如失眠、惊悸、心神不安等。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近半数的处方都用到了茯苓。中医公开流传可考证的方剂已有五十余万种,而茯苓是方中应用最多的药味之一。可以说,茯苓的使用在中医药的历史中从未中断。
茯苓也是美容保健的上品,《肘后方》中曾记载:“服用茯苓至百日,肌体润泽,延年耐老,面若童子。”茯苓入肺经,而肺经的气机正好来充养皮肤。面部若有长斑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与湿气重密切相关,茯苓渗湿的功效也能帮助祛斑美容。无论是延年益寿、抗衰老还是美容养颜,茯苓的效用,都是有佐证依据的。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2款茯苓食疗方,需要注意的是,本品性泄利,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