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2006年“风光摄影高端论坛”
作者 张莉华
发表于 2023年11月

2006年5月,我入职《摄影之友》杂志社,正好赶上这本杂志的上升时段。当时《摄影之友》已从一本母刊衍生出《今日人像》《中国商业摄影》(CCP)两本子刊,以及摄影人网、尚图(图片库)等业态,开始集团化运营,称为“高至文化传播机构”。7月26日,《摄影之友》杂志社、摄影人网联合发起举办了主题为“风景的观看与视觉可能”的中国风光摄影高端论坛。我以主办方工作人员的身份一同前往。事隔近二十年,重新翻看当年论坛的记录,此次论坛讨论的话题与层次依然具有前瞻性,依然有新的感知与启发在萌生,依然是一次求之不得的人生体验。

此次论坛力邀著名评论家刘树勇担当总策划。首先在人员邀请上打破了以往摄影圈内自说自话的格局,特别邀请了艺术及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他们分别是:陈丹青、郭力昕、李小山、余虹、岛子、顾铮、曾璜、孙京涛,以及以風光为题材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家洪磊、李天元、李一凡。参与此次论坛的风光摄影师有王建军、赵大督、张吃、辜东方、齐凤臣、张利君、李景章等。如今想来,这样的对话机会可能难再有了。

借此次回顾,我就自己目前的认知,梳理了几个有趣的议题,以及言语交锋间的感受。

一、美丽、漂亮也会令人痛苦

论坛开幕当晚,6位创作者分别展示了自己近期的作品,那些姹紫嫣红的艳丽、四季景致的转移;那些变化莫测的光线、美丽的异域风景,在几位专家的眼中有了不同的观看与感受,在他们的发言中或多或少都提到,原来美丽、漂亮也能使人痛苦。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之下,对于美丑的感受各不相同,对于好照片的界定也各有标准。这次对话,看到的是各种不同,大家也并没有刻意求同,而是在不同中探讨可能性,以及延展出新思考。

二、风光摄影及高端论坛的“高”在哪里?

当李小山抛出这个问题时,作为活动总策划人的刘树勇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风光摄影作为当今的一种社会现象,非常值得看重和认真探讨。邀请各位学者过来,是希望在“论”上达到高端,把风光摄影这个话题放在一个新的平台得到不同的阐释。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