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卫民在新加坡的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新加坡做了3年程序员,平时他喜欢摄影。2017年,储卫民辞职做了一名全职风光摄影师。最开始以国外拍摄为主,他不是本地人,因此会以外来者或游客视角构思创作,总觉得不够深入。如果想创作更出色的作品,还是得回到国内,在熟悉的环境中找灵感,为此,两年后储卫民就回国了。
2022年4月底,看到一个up主拍的一段视频,是西安易合坊烂尾楼里的事情,几个画面让储卫民印象深刻。一位老奶奶,她年纪特别大,因没有电梯而需要每天爬楼,上厕所或者打水都要爬楼,特别不方便,不得已才住进这里。另一个住户家的小孩在水泥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画,都是那种充满向往的画,他脑子里立马就有了画面感。储卫民收集了一些资料,发现不只是易合坊,还有好多类似的情况。

摄影之友×储卫民
关于《烂尾楼里的微光》这组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2022年中,当我在B站上看到有业主因为各种原因,无奈住进没水没电的烂尾楼的新闻后,立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拍摄、也需要有中国摄影师去拍摄的题材。
促使我关注这个话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作为一名90后,我非常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房子所承载的中国家庭的期望与压力,高房价、烂尾楼等问题是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人关注的焦点。
其二是发展中的中国,一直是我长期关注的拍摄主题。我的《火车看中国—车窗外的青藏铁路》以及这组《烂尾楼里的微光》,分别呈现了我们发展中获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挑战。
烂尾楼现象,代表了我们过去的一种粗放的资本发展模式所遇到的问题,是潜藏在几十年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下的巨大隐患。而且这种发展模式的问题不光在中国有,在以前的日本、美国,现在的越南、墨西哥同样存在。这个巨大的话题值得用摄影的形式去呈现和探讨。

如何规划这次创作?
因为我本身是一位职业风景摄影师,所以在呈现这个主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以景观摄影的方式,创作一组更偏向艺术化表达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