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树枝上红褐色的芽苞鼓胀着,露出层次分明的鳞状苞片。榆树梢上麻雀啁啾,隆冬时偶尔见到的喜鹊、灰喜鹊,现在难觅踪影,多半是去城南的大片农田里寻找雪融后散落的稻谷和植物种粒。松枝上的积雪瘦了,融雪一滴一滴沿着细松針坠下去,松盖下的土地变得黝黑,踏上去像一大块要化开的巧克力。如果一定要找寻点春色的话,只有去看冬晾在阳台外的大葱们,现在随手拎一根出来,拨开外面风干枯脆的皮儿,里面竟是葱白如玉、葱芽肥嫩,莹绿耀眼。
家门口的四季
数年前我开过一家儿童绘本书店,也做一些绘本的主题活动。有时候,孩子们会问我,鼹鼠小土堆旁哪个是洋甘菊,哪个是蒲公英?彼得兔住的冷杉树开花吗?结果子吗?还会指着画在绘本扉页上好看的植物问,它叫什么名字?我就去上网求助,找答案,很偶然结识了许多认植物的高手。就是从2010年的春天开始,大伙相约一边记录所在城市的物候与草木变化,一边发出辨识、分享。
起初只是记录植物的萌出、生长和开花,慢慢地,开始留意日出的时间、光线的变化、夜晚的星月,还有早市上蔬果的更替、鸟虫留下的只言片语。我知道了儿时最喜欢的小野花名为紫花地丁,早春最先开花的不是连翘和山桃,而是一种叫葶苈的野草。我发现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竟有上百种植物。我开始带着孩子一起用狗尾草编小兔子,玩落叶拓印游戏,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和制作节令美食。在坚持记录家门口四季的一年里,我以文字丈量着草木变化,以照片记录着月令花信,用游戏串起回忆,用食物安置亲情。我不仅认识了一群可爱有趣的人,加深了我与孩子以及与父母那一辈人更多、更深的联系,还在沈阳这一座人口七百万的大城市里拥有了一份特别珍贵而完整的季节体验。


几年后书店关门歇业,对身边草木自然的观察与记录却成为我的生活日常与爱好,成为我打量世界的一种角度和方式。当树木、花朵、果蔬、昆虫、燕雀,循着季节的韵脚,欣欣然相随而出,当土地、植物、天空的细微变化我都能注意到,异常美妙的时刻不期而至。
收集99种正在开花的植物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一棵正在开花的植物所吸引而走进自然的。植物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身边能经常见到的最古老的生命体。我的自然观察就是由植物入门,从植物花朵这一最醒目、最易观察的结构开始的。我曾经收集一年中遇到的正在开花的植物,从立春节气开始到第二年立春结束。记录下时间、地点、天气和“况逢一朵花新”的心意,每一种植物的花都不一样,甚至同一植物的每一朵花都有细微的差别。
带一个便携式的小放大镜,可以让你更好地观察花瓣的纹理,雄蕊、花药、柱头和子房,或者你根本不用去分辨这些植物学上的结构,纯然欣赏即可。你会惊叹于只放大三五倍的花朵,竟然是特别美、特别伟大的艺术品。你会发现附地菜的小花喉部描着嫩黄的小圆圈。注意到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的区别。开得像小礼花似的点地梅是会变色的。荷包牡丹刚开是心型的小荷苞,等它最外层的两个花片打开就变身为一只小海龟的模样。栾树花边开边落,好似一场灿然的“黄金雨”。
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你最喜欢哪部分,就从哪部分开始。首先你得开始,开始之后重要的是坚持,跟你想做任何一件事一样。如果你喜欢叶子,就从观察或收集植物的叶子开始。压制成标本或者玩举一片叶子拍照的游戏,做法很简单,找一片完整的叶子,将它冲着阳光举起来拍张照片。积少成多,单叶、复叶、羽叶,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都是绿色,也绿得千差万别。冲着亮光,你会发现叶子有叶脉,有腺点或气孔线,叶的边缘不同,基部不同,叶尖也形态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