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菌,是一类以吸收为主要营养方式,具细胞壁,无叶绿素,大多数以孢子繁殖的真核有机体。真菌的形态千差万别,小的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如酵母、霉菌等;大的个体周长可以达到5米,如榆硬孔菌。按照亲缘关系,真菌可分为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类群。广义的真菌还包括卵菌和黏菌等与真菌亲缘关系较远的类群。真菌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腐生、共生、寄生等丰富的生存策略,与其他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物种多样性
在地球上,真菌是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生物类群,全球保守估计有真菌220万~380万种,已被描述和认知的仅有15万种,不足估计总数的7%。目前,我国已知的真菌有2.79万种,隶属于15门56纲192目585科3534属。其中,可食用真菌有1789种,药用真菌有798种。

生存环境多样性
真菌可以生长在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中,从森林、草原、农田到沼泽、河流、海洋,都有真菌的身影。而沙漠、冰川、热泉、盐碱地等特殊环境也有真菌分布。其中,生长在土壤中的真菌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迄今已经发现了超过8万种。
生长在不同生存环境下的真菌:

A. 假全缘红菇(菌根菌,生长于林下)B. 东方栓菌(木腐菌,生长于林中腐木表面)C. 大型小皮伞(腐生菌,着生于林下枯枝、落叶等腐殖质)D. 环纹杯伞(腐生菌,生长于林下土壤中)E. 蛹虫草(寄生菌,着生于林中寄主昆虫)F. 尖顶地星(草腐菌,生长于草原土壤表面)G. 斑点柄灰包(生长于沙地中)H. 碎茶渍(地衣,生长于岩石上)
生存策略多样性
真菌有三种生存方式:第一种是腐生的生活方式,靠吸收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粪便等而生存;第二种是寄生的生活方式,通过寄生在动植物等生物体身上而生存;第三种是共生的生活方式,通过与其他生物相互协作而共同生存。
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真菌可以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最终以无机物的形式回归到环境中,成为植物等自养生物的营养物质。分解者作为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