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科技追梦人(四)
发表于 2023年12月

沈毅:耳聋治疗技术革新,打开聆听世界的“窗口”

人物名片:沈毅,现任宁波市第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宁波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宁波市优秀留学人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客座副教授,澳大利亚耳科研究所访问学者。

他具有丰富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临床诊疗经验,能熟练开展本专业常见的各类手术,擅长耳科、鼻科及咽喉头颈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中耳炎、传导性耳聋、鼻窦炎鼻息肉、咽喉肿瘤及甲状腺肿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有独特的技术专长。

2014 年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Barry Marshall 教授(右一)推薦,获“澳大利亚ESIA Valerie Alder 最佳研究奖”

耳朵里那一层薄薄的鼓膜,看似毫不起眼,却事关人们能否正常聆听和与外界交流。当这层膜出现破裂时,人们就会出现反复耳流脓和听力障碍,要么无奈接受,要么住院进行全麻手术修补。

沈毅所做的,就是让“修补”的过程更有效、更微创、更廉价。“耳朵是人体听觉器官,是人类聆听世界的窗口。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障它的健康。”

在2021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名单里,就出现了沈毅的名字。由他牵头完成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传导性耳聋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荣获一等奖。

一个奖项的背后,是人类与听觉障碍疾病漫长的斗争,是无数科研人员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是沈毅及其研究伙伴持续十余年的深耕和探索。

2009年,沈毅赴澳大利亚耳科研究所学习深造,并于西澳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沈毅接触到了世界前沿的耳科疾病研究理念和诊疗技术,作为该实验室的第一位华裔科研人员,他一步步推动研究走向深入,并逐步实现临床转化。

他瞄准的方向是“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传导性耳聋”。所谓“传导性耳聋”,主要就是大众熟悉的“中耳炎”和“鼓膜穿孔”造成的耳聋。如今,在全球15亿听力障碍人群中,中耳炎患者为3.3亿。据了解,《中国听力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听障发病率超过16%,其中中耳炎和鼓膜穿孔的发病率最高。“慢性鼓膜穿孔通常需要全麻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大、技巧复杂、费用较高等缺点,我们希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改变现状。

本文刊登于《科学24小时》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