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一心经纬岁月客
作者 张立峰
发表于 2023年12月

在河南郑州登封市的周围,分布着一系列杰出的古建筑。其中,不仅有中岳庙、太室阙和少室阙等礼制建筑,还有嵩岳寺塔、会善寺和少林寺初祖庵等宗教建筑,以及在国内少见的周公测景台、登封观星台等古代科技建筑。

这些建筑实物上至东汉元初五年(118年),下至明清时期,其历史时间跨越之久远,建筑类型之多样,文化内涵之丰富,世所罕有。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世界遗产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具有诸多的独特性。它由8处11项历史建筑组成,以一种东方宇宙观,把看似互不相属的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天地之中”的概念与皇权紧密相连,“天地之中”作为帝都选址的绝佳象征,加上自古让人们有着自然崇拜的嵩山作为背景景观,这一系列遗产点反映了这一地区在声望和权威上的重大意义。简而言之,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以“天地之中”理念为核心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再现了中华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意识,是中国古代礼制、宗教和科技建筑技艺的真实反映,为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提供了稀有证据。

周公测景台

与“天地之中”宇宙观联系最紧密的,当数唐代的周公测景台和元代的观星台。

周公测景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北部的台地上,它和观星台等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落,整体坐北朝南,沿着中轴线依次建有照壁、大门、周公测景台、周公祠、观星台和帝尧殿等。

现存的周公测景台建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台身由青石凿成,分为石台座和座上石表两部分。台座为覆斗状,上窄下宽。石表为长方形柱体,上有石帽,底部有榫,植入石台座卯口,正面刻有“周公測景台”五个字。

清代的《登封县志》中称:“台名测景,只数尺耳。天地之中,乃定于此。”区区数尺石台,何以确定“天地之中”呢?

周公测景台的所在地——告成镇,古称阳城。早在夏朝,此地就是王朝的中心,《竹书纪年》有大禹“都于阳城”的记载。尽管如此,阳城被视作地中却始于周公测景台。

武王灭商以后,因西周都城镐京僻居关西,不利于治理新的国家。于是,周公姬旦按照周武王的建国方略,选择在阳城边的“洛邑”营建新都。《史记 · 周本纪》中说:“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周公“复卜申视”的举措之一,是“立表测景”。

本文刊登于《科学24小时》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