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春又来
作者 李潇
发表于 2023年12月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如期而至。这一天,太阳距离北回归线最远,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将逐渐增加,尽管严寒仍在肆虐,但春意已不遥远。

在今天,许多人覺得冬至仅仅是普通的一天,顶多吃顿饺子来表示重视。其实,它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对它的重视不亚于春节,称之为“亚岁”“冬节”,官府例行放假,百姓祭祀先祖、团聚欢庆。现在,仍有不少地方保留着过冬至的风俗,甚至认为“冬至大如年”。

朔旦冬至定纪年

冬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用来确定纪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天文、制定历法的国家之一,古人是怎么制定的呢?秘密就在“立竿见影”之中。在平地上树立一根直竿,叫做“表”,与表垂直、平铺地面的量尺叫“圭”。一年之中,表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方向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根据规律来划分四季、确定时节。古人根据圭表测影的结果,将正午时影子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至”的意思是“极”,“日影长至,故曰冬至”。知道了两个夏至或者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确定一个自然年的长度。由于夏至时的影子较短,在缺少精密仪器的古代测量难度较大,观测冬至时的影子相对更为方便。

本文刊登于《中学生博览》2023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