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标题乃借已故楚辞学大家陈子展先生语而来。日前,我有幸读到山东师范大学代生副教授的新作《楚辭与古代文明》(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是书乃作者真正“深入下去”之作,而在楚辞与古代文明两个领域均有不俗成就,是近年来难得的佳构,令人读后,不禁击掌称赏。
代著正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四章;另有两个附录。绪论总结考古发现与楚辞研究的相关成果,指出其中的特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说明“本书的选题及理论方法”。第一章,以考古资料为基础,探讨《天问》所保存的上古史事,如早期夷夏关系等重大难题;第二章,结合出土文献,研究和辨正楚辞所涉的古史人物如禹、启、伍子胥等的事迹。第三章,依据考古资料,推进楚辞神话、神祇的研究。第四章,以《天问》为中心,结合上博简考察屈原的历史观及其创作来源。结语,对全书进行简要总结。附录一各篇皆着重以考古资料研究楚辞的相关问题,每多创见;附录二共《浅论孙作云先生的楚辞研究》《读〈楚辞类稿〉札记》两文,均甚具识力。
史学名家王曾瑜曾感慨道:
尽管大家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老实治史,但实际上,治史确是存在着老实治史和不老实治史之别。老实治史的规则其实相当简单,如前辈王毓铨先生从秦汉史改行治明史,他的办法也无非是通读《明实录》,并做了大量的史料卡片,就成为公认的明史大家。
代氏乃“老实治史”者,“一本书(《天问纂义》)抄写下来,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后记》)。代氏在读硕、博期间,皆以《楚辞》作为自己主攻方向。该书是他在硕士论文《考古发现与〈天问〉的研究》(2008)、博士论文《考古发现与楚辞研究:以古史、神话及传说为中心的考察》(2011)基础上的修订升级版。钩沉搜佚、爬罗剔抉,可谓“十年磨一剑”。史学名家安作璋曾对自己这位弟子说:“做学问,只有持之以恒钻研下去,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是永远不能成功的。”他一直遵循老师的教导,以历史学家的身份坚持不懈地研究楚辞,并以楚辞为突破口,继而探讨中华古文明。
众所周知,《楚辞》一书具有卓越的文学价值;然这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宝藏”,两千年来却一直未被学界重视,而至王国维才“发其端”(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