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上海的历史记忆,会触动起我们怎样的回忆?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腾飞活力,是一百年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组织,出版了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创办了第一份机关刊物《共产党》的红色嘹亮,还是再早一些的十里洋场、百年外滩的风云集会,抑或是更早的小渔村的刻板意象。那么让时间轴继续往前拨动,地域继续扩大,7000年前的長三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文献里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吗?《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一书,将会带领大家重返原初历史情境,凭借丰富的田野样本,“接地气”的田野经验,逐一为大家揭开种种疑题与困惑,在万年的文化脉络中,透彻的认知和整体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历史地位与意义,理解玉文化先统一中国所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究其书写背景,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国家领导人正式宣布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三省一市看成一个经济发展互动的区域整体。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就此及时做出学术的回应:长三角地区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形成明显的一体化格局。其主要考古依据就是良渚文化遗址的环太湖分布现象。并于次年4月8号-12号,成功举办了第十五次玉帛之路(环太湖)文化考察活动。此次文化考察目标很明确:一是要重新认识玉文化发展如何用两千年时间在长三角先获得统一的: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年)——崧泽文化(距今6000年)——良渚文化(距今5000年);二是梳理清楚玉文化统一长三角、再统一中国的文化历程。考察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王仁湘、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国家文物出版社高级编辑张征雁等12位专家学者组成。随即汇总学术观点、调研感想、记者访谈等集结完成本书,全方位立体化清晰地呈现出第十五次玉帛之路的全过程。
就全书的学术突破性而言,“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这个命题的重要意义,是对文学人类学派在2013年提出的“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宏大命题之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其探索集中在把“神话”观念真正和文明的源流研究融为一体。即试图更加明确而具体的描述出,玉作为一种先于文明国家而存在的信仰系统,其所衍生出的,具有万年之久的玉文化传承与传播,是如何在距今四千年之际,逐步统一中国的,其间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这个统一过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又是怎么样的?进而将焦点锁定在史前玉文化发展脉络上,在史前期玉礼器不断衍生和传播变化的具体过程中,找出先于青铜时代和文字书写时代的文化聚合力量,从而说明从“满天星斗”格局到夏商周文明国家的催生过程。
叶先生指出玉文明的起源有两个条件:一、把玉神圣化的文化观念;二、是玉矿的资源供应。进而提示出在中国“多元一体”文明进程和王权意识形态建构中,玉石神话信仰的跨地域交流与传播是最为活跃和显著的动力要素。其基本信条是:玉代表天,天也就代表神,神能代表永生不死。

